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4 《升华和凝华》(培优版)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深圳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8.5℃和-56.6℃,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二氧化碳由I区域的状态到I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吸热 B.-78.5℃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 C.-56.6C的二氧化碳且处于II区城状态时,需要放出热量才能到达III状态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处于I区域 【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区域为固态(温度低于熔点),"区域为气态(温度高于沸点)。固态直接到气态是升华,升华吸.热,但“由|区域到 川 区域”并非直接升华(需跨越液态区),描述不准确,A 错误。 B:-78.5℃是二氧化碳的熔点,此时二氧化碳可能处于固态,吸收热量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 78.5°℃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B正确。 C:-56.6℃是沸点," 区域为液态," 区域为气态。从液态到气态是汽化,需要吸热,而非放热,C错误。 D:通常情况下,空气温度高于-56.6℃,二氧化碳为气态,处于 川 区域,而非I区域,D 错误。 综上,答案为 B 【分析】本题核心是晶体的熔点、沸点与物态变化的关系,需明确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区域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结合熔化、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的吸放热规律及温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解题时需根据熔点(-78.5℃)和沸点(-56.6℃)划分状态区域,逐一辨析各选项中物态变化的类型、吸放热及温度变化的合理性。 2.(2024八上·兰州期中)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能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用扇子扇风时感到凉快,是因为扇风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 解: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B正确; C、用扇子扇风时感到凉快,是因为加快身体汗液蒸发吸热,但不会降低了室内空气的温度,故C错误;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3.(2024八上·康县期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时节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立春 B.白露 C.霜降 D.大雪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立春时固态冰块变成液态水,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是液化,该选项错误。 B、白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正确。 C、霜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不是液化,该选项错误。 D、大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不是液化,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