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西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元素,氮肥就是重要的一种。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哈伯法”合成氨,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完全依赖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并由此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原理是氮气(N2)与氢气(H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并用铁触媒做催化剂,反应生成唯一产物———氨气(NH3)。铁触媒的主要成分是Fe3O4,此外还含有K2O、Al2O3、CaO、MgO等。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除了用来生产化肥,还可用于生产硝酸、纯碱等重要化工产品。 (1)氮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氮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氮气可做保护气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_____。 (2)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元素叫做“氮的固定”,氮的固定属于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下列变化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 A.氮气在雷电作用下转化为一氧化氮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C.利用氨气生成硝酸 D.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 (3)铁触媒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反应前后_____不变。合成氨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如图表示的是工业合成氨中的微粒变化示意图,请在方框内相应位置将相关微粒图示补充完整_____。 反应前 反应后 图例 (4)氨气极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00,即每1L水最多可以溶解_____氨气。氨气溶于水会形成氨水溶液,呈碱性。某同学积极思考,设计了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如图,烧杯中滴有无色酚酞试液。挤压胶头滴管,使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吸收氨气,烧瓶中气压骤减,再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就会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形成_____色喷泉。 2.一些科学家认为不应授予哈伯诺贝尔奖,这与哈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有关。1915年4月,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向英法联军施放18万公斤氯气,士兵们痛苦哀嚎,阵地瞬间变成人间炼狱。德军士兵戴着防毒面具冲了过来,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便占领了阵地。此战致使约1.5万人中毒、约5000人死亡。一战中,毒气战造成了上百万人的伤亡。而德军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的正是哈伯。世界各国人民一致谴责毒气战这种不人道的行径。鉴于此,中、美、英、法等国科学家纷纷反对授予哈伯诺贝尔奖。 (1)第一个制得氯气单质的是瑞典化学家舍勒。1774年,当他从事软锰矿(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的研究时,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得到了氯化锰、氯气和水。将下列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MnCl2+Cl2↑+2H2O,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做_____。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2)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向水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时,会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次氯酸),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防毒面具中填充了活性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 (3)氯气可用于合成氯乙酸(ClCH2COOH)、四氯化碳(CCl4)等有机物。氯乙酸含有_____种元素,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四氯化碳是一种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某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图3中液体分层,上层无色液体是水,下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_,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有关。 (4)氯气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得益于19世纪初发轫的电解技术。1800年,英国化学家威廉 尼科尔森通过实验首次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证实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同学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探究,装置如图,其中,电源正极为_____(填字母)。当a中气体体积为26mL时,则b中气体体积约为_____。而此时,水减少的体积仅为0.02mL。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现象:_____。 (5)每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