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维能力:通过古诗中关键字词的解释,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感悟诗人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审美创造:比较阅读《出塞》《凉州词》两首古诗,感受诗人平息战争的美好愿望和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 【课前解析】 关注古诗:《出塞》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关注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文中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根据注释,并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重点)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重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出塞》。 3.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龙城飞将、胡马”等词语的意思。 4.感受诗人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的迫切心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2)导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各种题材的古诗,有写田园风光的,有记人物故事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边塞诗。(出示课件3)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出塞》。(板书:出塞) 2.师生共同理解“出塞”一词。 3.介绍王昌龄。(出示课件4) 二、初读《出塞》,识记生字 1.(出示课件5)自由朗读《出塞》。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2.学习本诗生字。 指导:①“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②多音字“塞”和“将”的读音和字义。③“秦”的写法。 三、借助资料,理解《出塞》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前两句意思。(出示课件6) (1)“秦时明月汉时关”,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吗?(互文的写法)怎么理解这句诗?(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2)(出示课件7)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哪些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 (3)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4)(出示课件8)戍守边关的将士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不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万里长征人未还。) (5)想象: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出示课件9) (6)理解诗意: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后两句意思。 (1)借助注释,谁能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10) 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2)说一说:这两句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出示课件11) 诗人借助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四、初读《凉州词》,识记生字 1.(出示课件12)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首边塞诗《出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首《凉州词》写的是什么?(板书:凉州词) 2.解释“凉州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