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八单元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感悟美好品质,获取精神力量。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单元主题:美好品质 司马光 23 sī 姓 名 看图猜一猜: 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复姓 诸葛 东方 上官 欧阳…… 司马光(1019—1086),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sù 数一数:古人用几句话记录了这个故事?有多少字?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句话 30字 本课这种语言形式叫作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如问某人吃饭没,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认识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结合插图。 朗读课文,在停顿的地方画上“/”。 读顺课文 我会认 司 sī 皆 jiē 弃 qì 司机 公司 皆是 尽皆 丢弃 舍弃 皆 持 捡石头 弃 司 跌 我会写 司令公司 上司 司机 尽皆 一皆 率皆 咸皆 打击攻击 射击 击败 跌倒跌落下跌 跌打 主持坚持 支持 持久 放弃舍弃 丢弃 嫌弃 登山登记登录登高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开始的?(画上“____”)接着发生了什么?(画上“ ”)结果又如何?(画上“ ”) 读懂课文 起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经过 结果 指除了司马光和跌倒在水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 司马光 登瓮的孩子 读故事的开头,这些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呢? 群儿戏于庭 庭院 文言文中,一些单个的字其实就是一个词语,我们可以把它扩充成现代文中的两个字的词语来理解。这叫“扩词法”。 一群 儿童(孩子) 游戏 试一试:用“扩词法”理解其它词语。 在 群儿戏于庭, 文言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顺序与现代文不同,在翻译时要调整一下顺序。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有时还要加入适当的内容。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 想象一下:孩子们此时的心情如何? 高兴 开心 一儿登瓮 可正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爬 看图猜一猜:“登”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一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内容,换成现代文中常见的词语来理解。这叫“换词法”。 缸 瓮 缸:敞口 瓮:收口 如果掉进去,就更不容易出来了。 你知道“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吗? 结合图片,运用组词的方法说说“跌”和“没”的意思。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跌倒、跌落 淹没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跌落掉进瓮里,被水淹没了。 这个小朋友爬瓮,跌入了水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淘气 顽皮 眼看这个顽皮的小朋友马上就要被水淹没了,假如你在现场,你的心里会怎样? 害怕 担心 着急 “众”指的是哪些小朋友呢? 众皆弃去 大家,其他小朋友 这些孩子跑去干什么了? 大家很害怕,纷纷离开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全,都 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这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想象动作,填一填。 司马光先_____石头,向上__,再对着水瓮使劲地__下去,只听见哐当一声,水瓮破了。 演一演 光持石击瓮破之, 拿,搬 砸 司马光搬起石头把瓮砸破了, 面对落水的小孩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吓跑 救人 众小孩 司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