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0442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配套课件(20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20081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教案,配套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了解赵登禹、佟麟阁保卫北平的史事,感受中国军人不畏牺牲的精神。 2.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的过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 3.结合“淞沪会战示意图”,了解淞沪会战的经过,认识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讲述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典型事迹,感受中国军队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列举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性,增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情怀。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准备战斗的图片,讲述1937年《卢沟桥歌》的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如此铿锵有力的曲调勾起了华夏儿女沉痛的记忆,再现中华民族危难的时刻。讲述卢沟桥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卢沟桥发生了什么,以及歌词中说“最后关头已临到”“国家存亡在此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初步理解和疑问。 【设计意图】以一首珍藏于北京市档案馆的《卢沟桥歌》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新知探究 一、七七事变 (一)概况 【教师活动】讲述1936年5月,日军开始非法在丰台建造兵营,并于7月强行进驻丰台。之后不断挑衅闹事,故意挑起战端,最终以两次“丰台事件”为由,将驻守丰台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全部赶出,占领丰台。引导学生理解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是蓄谋已久的。提问:这次日本又找了什么借口来挑起事端呢?展示七七事变相关知识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了解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了解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后续发展 【教师活动】讲述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全面入侵中国。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展示赵登禹的照片,补充讲述赵登禹英勇抗敌的资料故事。 【学生活动】通过材料,感受以赵登禹为代表的将士英勇无畏的抗战意志和爱国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赵登禹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军人不畏牺牲的精神,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提问: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的态度如何?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得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问:阅读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努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御侮的决心,直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使全国抗日力量凝聚成统一阵营,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材料,分点回答问题。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的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使学生认识国共两党对七七事变的态度,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能力。 (一)军队改编 【教师活动】讲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推进过程,知道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