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0719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7966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学年,上册,历史,七年级,2025-2026
  • cover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时空观念:通过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了解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史料实证:认识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意义。 历史解释:对比同期, 丝路上中国和其他各国交流的物品、技术的不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家国情怀: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进取意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观看视频,了解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看视频。 【教师活动】对视频进行讲解: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现在仍然是沟通中外的重要通道。今天建设“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有利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和区域共同合作,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8-8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过程、意义。 2.丝绸之路开通的路线及意义。 3.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新知探究 一、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过程、意义。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张骞通西域》,提出问题: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有关张骞通西域的下列问题:1.背景2.目的3.出使过程。 【学生活动】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1.背景:西域的小国受到匈奴的奴役和控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2.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出使过程: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结果 虽没有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说说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学生活动】看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张骞被扣留后,匈奴想尽办法留住他,为他娶妻,企图断除他前往大月氏的念头。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使命,两次被抓,两次逃出,历尽艰辛才得以回到长安。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 提出问题:结合材料思考:我们能从张骞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学生活动】看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探险,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二、丝绸之路开通的路线及意义。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学生活动】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答案: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教师活动】提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流物品有哪些?2.开辟丝绸之路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答案:1.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传入中原。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