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 古诗三首 第七单元 导入新课 边塞诗 第一课时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唐诗也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描绘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新题材的古诗———边塞诗。 边疆地区的要塞。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释诗题 险要处、关塞。 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 1.会认“塞、秦、征”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默写《出塞》。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重点)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唐诗也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描绘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新题材的古诗———边塞诗。 2.介绍边塞诗。 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边塞诗———《出塞》《凉州词》。我们先来看《出塞》。(课件出示诗题《出塞》),教师点拨:塞的意思是险要处、关塞。 3.释诗题:《出塞》———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 4.简介诗人王昌龄。 二、诵读古诗,把握节奏 1.诗人王昌龄来到塞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生自由练习诵读。师巡视指导。 3.学习本诗生字词。 (1)会认字:塞 秦 征 将 教师指导点拨:“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将”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在词语中分辨读音,在诗句中读jiàng,表示将领的意思,在“将要、将来”中读jiāng。 (2)会写字:塞 秦 征 书写指导:“秦”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匀称。撇和捺要舒展,且不要相交。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4.再次诵读,读出节奏: 诗有诗的节奏,注意停顿才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这是一首七言诗,想一想以前读过的七言诗,该怎么停顿呢?谁来试试? 预设: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师点拨:古诗中的停顿读的时候不能完全断开,要做到声断气连。 5.指名朗读,相机评议。如有必要,老师示范读。 6.师生合作诵读: 形式一: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以此类推,或交换。 形式二:师读每句前四字,生读后三字,以此类推,或交换。 7.全班齐读。 三、借助注释,走近边塞 1.诗人在塞外到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借助旁边注释再来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懂诗句。 2.想象画面: (1)我们先来看看诗人看到了什么画面?(图片出示边塞图片) (2)这是诗人眼前的明月边关,读一读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吗?怎么理解这句诗? 预设:“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的写法,这句诗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过渡:从秦朝到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再到唐朝,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时间在流逝,岁月在变迁,不变的是从未停歇的战争。 提问: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边关? 预设:寂寞、孤独、冷清、荒凉 (3)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明月,你能想到哪些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 预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