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爬天都峰 第五单元 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00多米。 天都峰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激活认知 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黄山诸峰最险,以“鲫鱼背”最为险峻。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的大字石刻。登顶,极目云天,风光无限。 黄亦波,1937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远方的礼物》《阳台上的小客人》《峨眉山上的奇遇》等。 作者简介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认知 1.二年级我们学习了《黄山奇石》,感受到黄山石的奇特,今天我们将走近黄山的三大主峰之一,也是最险峻的天都峰去看一看。 2.出示天都峰的图片: (1)课件出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00多米。勾连文中相应文字———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2)课件出示: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黄山诸峰最险,以“鲫鱼背”最为险峻。勾连文中相应文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课件出示: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的大字石刻。登顶,极目云天,风光无限。师追问:这样的山你爬过吗? 3.作者黄亦波却爬过,并且把自己爬天都峰的过程写了下来。作者是怎样把爬天都峰这件事情写清楚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爬天都峰吧!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词,读准字音 课前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能读准吗?(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全班跟读) 石级 铁链 发颤 攀登 照相 纪念 小猴子 鲫鱼背 小辫子 笑呵呵 (纠正读音,强调多音字“相”) 强调易错字书写要点。 (二)提炼要素,梳理文脉 1.启发。默读课文,找出事情的六要素,填写在表格里。 2.引导。谁能把六要素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在山脚下遇到一位老爷爷,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最后一起爬上了峰顶。 3.小结。说得真好,看来“串联六要素”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办法呀! 4.回顾表达。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爬天都峰,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 5.理清层次。拿起笔在书上画一画,哪里写了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 6.小结。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我们就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了。(板书: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三、品读“爬山前”部分 有了一定的顺序,作者又是怎样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让我们放慢脚步,跟着作者爬一爬天都峰,边爬边看、边爬边听、边爬边想。 1.启发。请大家默读“爬山前”部分,思考:爬山前,“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交流,相机板书,在思维导图的“爬山前”的后面加上“所见:峰顶高、石级陡;所思:爬得上去吗?;所感:叫人发颤”。) 2.追问。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险,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作者,你的心情会怎样?(害怕、畏惧、想退缩) 3.指导朗读。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爬山前的这一部分。 4.小结。作者把所见、所想、所感写出来(出示课文截图,标识“所见、所想、所感”),爬山前的经历就写得很明白了,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看来小作者也运用了我们在《麻雀》一课中学到的方法———调用“五感”观察,把事情写清楚。 爬山前,“我”又害怕又畏惧,那“我”后面又是怎样克服恐惧,最后顺利爬到峰顶的呢?下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