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地域差异 考点一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考频指数:★★★★) 1.秦岭—淮河线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 ,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了区域之间的地理 。 (2)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呈 走向,为 水系与 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 谷地。 相似性 差异性 东西 黄河 长江 汉水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落叶阔叶林 项目 秦岭—淮河 线以北 秦岭—淮河 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 >0 ℃ 河流有无 封冻状况 有 无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 为主 亚热带 为主 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为主 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 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 铁路、公路、水路 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 三熟 2.四大地理区域 (1)区域名称: A 地区,B 地区, C 地区,D 地区。 (2)分界线: ① 线, ② 线, ③ 线。 北方 南方 西北 青藏 秦岭—淮河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 (3)确定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气候 地形地势 归纳提升 四大地理区域的种植业类型及发展条件 区域 农业类型 优势 不足 北方 地区 旱作农业 平原广阔,耕地多 热量较低,降水较少 南方 地区 水田农业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热条件优越 多山地、丘陵,耕地少 西北 地区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青藏 地区 河谷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考点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频指数:★★★★) 1.自然地理概况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分界线 ① 线 范围 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 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南、A青藏高原以东 濒临 海洋 ② 海、 ③ 海 B 海、 C 海 秦岭—淮河 渤 黄 东 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④ 平原、⑤ 平原、 ⑥关中平原、⑦ 高原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主要地形区有F长江中下游平原、E 盆地、D 高原、G东南丘陵 气候 以 气候为主,1月均温低于0 ℃,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 属 及热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高于0 ℃,年降水量大致在800毫米以上 东北 华北 黄土 四川 云贵 温带季风 亚热带 河流 主要有辽河、黄河、海河等,水量不大,含沙量 (东北地区除外),汛期集中在夏、秋季节,汛期较 , 结冰期 主要有长江、珠江等,水量丰富,含沙量 ,汛期集中在春、夏季节,汛期长, 结冰期 土壤 黑土、黄土 红土、紫色土 主要植被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矿产资源 、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 自然 景观 “麦浪滚滚”“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稻花香里说丰年”“小桥流水人家”“水乡”、橡胶园、椰子树 大 短 有 小 无 煤 2.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 耕地 类型 以 为主 以 为主 主要粮 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 济作物 甜菜、大豆、花生、棉花 甘蔗、油菜、茶叶 水果 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盛产柑橘、香蕉、芒果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旱地 水田 作物 熟制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长城以南: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发展 条件 有利条件:雨热同期,热量与水分较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春旱严重 有利条件: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条件好。 不利条件:平原少,耕地少 工业 矿产 资源 煤、铁、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