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曲? 2.其情绪是怎样的? 3.歌词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历程 学堂乐歌(启蒙阶段) “五四”运动至20年代末(北伐战争) (逐步发展阶段) 20世纪30、40年代至解放前,专业音乐创作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全面提高阶段) 《黄河》1905 《问》1922 《教我如何不想他》1926 《开路先锋》1934 《嘉陵江上》1939 《黄水瑶》1939 《光明行》1931 《思乡曲》1937 ———赏析《开路先锋》《黄水谣》《嘉陵江上》 烽火岁月中的民族之声 学习目标 1.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分享抗战时期音乐在时代中的价值与意义,感悟作品蕴含的民族精神。 2.通过学唱、朗诵等方式体验音乐片段,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深入感受作品的时代性与艺术性。 3.赏析《开路先锋》《黄水谣》《嘉陵江上》,对比歌曲的旋律、结构及情感,说出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特点。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作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开路先锋》是电影《大路》的插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民族救亡运动高潮期,聂耳以工人阶级为主角,通过铿销有力的节奏,展现了中国无产阶级冲破黑暗的先锋形象。 活动一:劳动号子中的觉醒力量 《开路先锋》 赏析并体验: 音乐是如何表现工人阶级形象的?(旋律、节奏、歌词、演唱方式等) 开路先锋【劳动号子中的觉醒力量】 创作方法 “中(劳动号子)西(进行曲)合璧” 歌词 铿锵有力的旋律、附点节奏 “一领众和” 乐观: 积极: 团结: 聂耳借鉴民间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形式,结合西方进行曲节奏,创造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感的音乐语言,奠定了中国群众歌曲的创作范式。作为左翼音乐运动代表作,其“破除障碍向前进"的音乐意象成为抗日救亡的精神符号。 活动二:黄河悲歌中的民族记忆 《黄水谣》 【赏析】聆听歌曲片段,选择合适的音乐情绪 旋律流畅,抒情、亲切 音区较低、音调悲痛 歌声平稳、情绪低沉 A B A’ 《黄河大合唱》 【一部展现民族精神的气势恢弘的音乐巨作,一部影响深远的国家史诗,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争史和自强不息的民族英雄气节】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救国军歌》《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 还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 光未然(1913—2002),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艺辩论集》《风雨文谈》,1939年创作了现代诗《黄河大合唱》。 1938年,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船夫号子的声音,这些经历深深触动了他,激发了他创作《黄河大合唱》组诗的灵感。 《黄水谣》 ———《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 壹 贰 叁 肆 《黄河船夫曲》 突破惊涛骇浪般的困难 《黄河颂》 英雄的气魄民族的精神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中国的大动脉,奔流的民族热血 伍 陆 柒 捌 《河边对口曲》 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不期而遇 《黄河怨》 夫死子去悲恸哭诉投身滚滚黄河 《保卫黄河》 四面八方卷起复仇的巨浪 《怒吼吧黄河》 向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黄水谣》 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体验】《黄水谣》A段描述了什么内容? 音乐片段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