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B)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站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距冷湖镇58千米,是我国理想的大型天文观测台址。在智利和南极地区也有我国的天文观测站。图1示意青藏地区3个天文观测站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 与青藏地区其他两个天文观测站相比,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站的主要优势是( ) A. 人口更稀少 B. 土地资源丰富廉价 C. 空气更稀薄 D. 夜间大气透明度高 2. 在冷湖(94°E)观测站建成的基础上,我国在智利文特(72°W)建设文特峰观测站的主要原因是( ) ①获得更优的观测条件 ②实现更多时长的连续观测 ③利于观测南半球天空 ④开展射电天文观测的合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图2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② D. ④→③ 4.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获得早熟农产品。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②的散失,使地温升高 B. 增加了③的强度,使地温升高 C. 增加了①的总量,使气温升高 D. 减弱了⑤的作用,使气温升高 沙漠中的绿洲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低,该现象被称为冷岛效应。该效应对西北干旱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图3示意7月某日我国某绿洲和附近沙漠地表温度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 关于该日6-12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及风向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风力变小风向不变 B. 风力变大风向不变 C. 风力变大风向转向 D. 风力变小风向转向 6. 夏季绿洲冷岛效应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 ①抑制农作物呼吸作用 ②减少绿洲水分蒸发的损耗 ③增加绿洲局部降水量 ④促进绿洲沙漠间热量交换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浙江省雁荡山属于典型的中生代火山岩地貌,以锐峰、叠嶂、飞瀑称绝,山水奇秀。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到雁荡山进行野外考察,图4示意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及局部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 图中( ) A. 河流流向先向西再分别转向西北、西南 B. 道路多沿半山腰分布,利于徒步行走 C. 观音峰和仰天斗的相对高度可能为210米 D. 考察点①②间的直线距离约2.5千米 8. 雁荡山( ) A. 山体形成时期哺乳动物繁盛 B. 锐峰、叠嶂、飞瀑等属于喀斯特地貌 C. 位于我国亚热带、半湿润区 D. "剪刀峰"形态如剪刀一般直指高天 9. 从百岗尖到仰天斗的坡度变化是( ) A. 大-小-大-小 B. 小-大-小-大 C. 先减少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海洋温差能发电(图5)是利用海洋表层温海水加热低沸点液体蒸发,由蒸气推动涡轮机发电,发电后的蒸气用低温海水冷却变回流体,形成循环。2023年9月,我国在南海1900米深处试验成功,发电时长4小时47分钟,有效发电利用率为17.7%。据此完成10~11题。 10. 南海深海区域发电效率最高的月份是( ) A. 4月 B. 6月 C. 8月 D. 10月 11. 与太阳能发电相比,海洋温差能发电的优势是( ) A. 发电效率高 B. 技术水平高 C. 清洁环保 D. 稳定性高 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地上部分纤细,但地下根系发达,有的根长达30米。秋天,红柳落叶,在地面形成枯枝落叶层。初春和夏季,刮大风时,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