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单元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是多维度的,涵盖了法治理念、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其中主要理论如下: (1)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用“十一个坚持”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方面。 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根本行动指南。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2)法治教育理论。法治教育理论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行为习惯。教学设计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实习等方式,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自身经验,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建构主义者强调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强调的情景教学符合这一理论的阐述。 (4)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法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法治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标解读: 本单元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模块3“政治与法治”3.1、3.2、3.3和学业要求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课标表述/学业要求课标、学业要求分析核心素养3.1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简述”和“明确”两个层次的要求,可通过搜集资料,分享法治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感受法治的每一次进步所带来的影响,领悟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讲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这一目标不仅体现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层次变革。政治认同3.2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通过“搜集”“阐述”要求,注重搜集权威、专业的理论资源,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为研究和探讨提供支撑;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系统、深入的解读和阐释,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力量。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3.3 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列举”和“阐明”告诉我们要积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会和领悟法治中国建设一体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身边案例,感受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感悟法治中国建设一体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政治认同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学业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具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懂得”、“坚持”、“理解”、“具备”,四个层次要求学生对法治概念和原则在理解上逐步深化,为达到这些要求,需要结合具体的探究材料来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增强法治国家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政治认同 公共参与 法治意识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