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5260

17爬天都峰 说课稿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6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爬天,课稿
  • cover
爬天都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爬天都峰》。教学中我将紧扣“以读促写“”读写融通”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作家叙事逻辑中唤醒自身的生活经验,实现从“学方法”到“用方法”的学习进阶。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 第一、单元整体。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好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而“把事情写清楚”则是写事最基本的要求。本单元课文建构这单元写清楚的知识有两层:第一层是把事情的整体说清楚,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事情的先后顺序。为了落实这一点,还辅助了两篇例文,进一步强化第一层学清楚。第二层写清楚是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上的点或者事情过程中的点上写清楚,这是孩子们要突破的难点。《麻雀》这篇课文,作为旁观者借用看到和想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爬天都峰》把爬的过程用几个动词写清楚,爬山的前后用对话写清楚,写作目的不同,所以写清楚的方式也不同,这样就建构起了写清楚的知识。 第二、文本特质。 1.结构独特。本文与一般记事类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所不同,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写爬天都峰的过程上,而是侧重叙事了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这样的结构安排和学生已有的写作经验不相符合,通过用足教材,让学生感受作者这样安排是助于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2.描写细腻。爬山前,“我”与老爷爷的对话体现出各自心中的胆怯与害怕及爬山的决心;登顶后,一老一少的对话正印证了爸爸所揭示的主题。这说话的对比,也恰恰是这件事情的起因。因此,作者不惜笔墨写出了天都峰险要,为一老一小携手登顶的喜悦作了铺垫。爬山的艰难也体现在“我”的心理活动与动作之中:“啊”“哩”等语气词及问句和感叹句明显表现了“我”的胆怯;攀着”“手脚并用”等动词都体现了爬坡的艰难。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写事”的文章对于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读过的文章大多是以一件件事的形式来叙说的,如,第四单元的编排的《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经过部分通常都是写得最具体的。站在四年级学情角度来思考,像《爬天都峰》这样的建构打破了原有爬山中作为具体细节描写说清楚的经验,建构起本单元新习作经验,带给孩子们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三、教学目标 1.能运用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学习字词,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理解“发颤”“汲取”等词语的意思。 2.能借助《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登顶后”的顺序将“爬天都峰”这件事说清楚。 3.学习通过抓“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方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尝试小练笔。 目标2定为教学的重点 目标3定为教学的难点。 四、学习流程 板块一、明目标———初感“写清楚” 回顾单元。学了《麻雀》这篇文章,孩子们知道了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果和结果把事情写清楚。作者还用看到、听到和想到的方法把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无畏写清楚。 2.设境。如果你来写爬天都峰,你会写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学生交流,统计,发现大部分孩子会会按照爬山时爬到哪里看到什么风景来写。 3.那黄亦波爷爷也是像你们这样说的写吗?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 4.默读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山的思维导图。 (1)梳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可以关注文中的关键句“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我和老爷爷,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