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5360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1.2 声和听觉 第一课时(课件 18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0128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8张,课件,课时,第一,听觉,教版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声与听觉(1) 悠悠楠江水 两岸自然美 渔歌唱晚 牧笛伴归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是物体的振动,了解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三者中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科学思维:在探寻发声原理时会寻找证据,提高归纳演绎的思想,初步构建声音产生的思维模型。 探究实践:通过小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 传播的条件;锻炼初步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合作 和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介质 【任务1】发声大行动,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 1 1.请利用提供的器材: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和一把钢尺,试着使他们发出声音。说一说发声、不发声时的现象。 振动 发声 停止振动 不发声 吹笔盖,空气振动 2.将手指放在咽喉处,让手指感受讲话时声带是否振动。 说话时, 在振动。树叶沙沙响, 在振动;琴声瑟瑟, 在振动,流水潺潺, 在振动;风声呜咽, 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完成下列填空,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声带 树叶 弦 水 空气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雌蝉没有发声器,因而也就成了“哑巴。雄蝉的前腹部两侧,各有一个大而圆的音盖,下面生有像鼓皮似的听囊和发音膜。这发音膜内壁肌肉收缩振动时,蝉就发出声音来。雄蝉腹部还有气囊的共鸣器,发音膜振动时,共鸣器发生共鸣,褶膜和镜膜也跟着振动, 【任务2】声音入耳,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1 1.课桌实验: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名同学闭上眼睛把耳朵紧贴在一张课桌上,另一名同学在另一张课桌上轻轻敲击。感受能否听到敲击声? 若两张桌子拉开一条小缝,重复上述操作,还能听到吗?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1 2.水中敲击:将两铁块放在水中敲击,能否听到敲击声? 钓鱼一般都需要安静的环境,岸上的人来回走动或者大声说话会吓走前来吃饵料的鱼,为什么?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 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能听到铃声。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观察到 电铃锤依然振动,说明电铃发声,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铃声越来越小。 探索活动: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吗? 3.打开气阀,让空气回到玻璃罩内,将观察到 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 电铃锤依然振动,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铃声越来越大。 实验 +推理 真空不能传声 我们在观看科幻电影时,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太空中有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这样的场景合理吗 太空中没有空气。 【任务2】声音入耳,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1.在两个纸杯底各钻一个小孔,将一根长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细木条上,并用胶带将细木条粘在杯底上,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2.两名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拉紧棉绳。当一名同学对着纸杯讲话时,另一名同学将纸杯置在耳朵上,这时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吗 课堂活动 课后项目化拓展 材料来源 提供的标准化套件,有预处理 自主收集 变量控制 按规定的步骤, 多材料更替的研究 评价标准 能基本通话即为成功 设置多维评分(清晰度/传输距离/成本等) 改进机会 仅做现象观察 多次迭代优化,建立实验日志 仅供教师参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条件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传播 介质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 1.有一种叫做“鱼洗”的铜制容器。“ 鱼洗”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动,同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