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5902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980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
  • cover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人物品质” 主题下的一首古诗。本单元通过不同文体展现人物的高尚品格,本课作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代表作,以其独特的借景抒情手法,将离情别绪与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巧妙融合,既是学生学习古诗语言凝练之美的载体,也是体会人物精神品质的重要文本。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大意。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的深层内涵,进而感受诗人冰清玉洁的君子品格。四年级学生已学习不少古诗,对于送别诗也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但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与隐喻表达的深层含义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构建话题,引导学生感受“寒雨”“孤山” 的象征意义;尝试借助AI,让学生与诗人进行对话,了解诗人作诗初衷。此外,通过拓展资料与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冰心玉壶” 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认识“芙、蓉、洛、壶”四个生字,并借助写诗签这一情境,正确书写后两句诗; 2.通过教师范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构建话题“诗人在何时送别友人”,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辛渐的深情厚意; 4.结合资料,借助朗读、想象、小组合作等方式,体会“冰心”“玉壶”的深层内涵,感受诗人正直清廉的君子品格。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辛渐的深情厚意;体会“冰心”“玉壶”的深层内涵,感受诗人正直清廉的君子品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以历史名人引入 (一)解读诗题,了解送别诗 1.出示单元导语: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大情境创设: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会遇见许多具有伟大品格的人。他们身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值得我们去认识与追寻。下面让我们开启“追光之旅”,走进第一站,认识一位千年前的诗人———王昌龄。 2.了解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 3.跟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4.解读诗题:读了诗题,你了解到什么? 点明送别诗。 (二)构建话题,感受送别情 1. 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2. 学习活动一:诗人在什么时间送别辛渐?默读一二两句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用“○”圈画出关键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平明送客”“夜” ①借助注释,理解“平明”的意思 ②除了平明在送,还有什么时间也在送?(“夜”) ③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④播放送别历程视频,提问:了解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历程,你感受到什么? ⑤小结 ⑥指名读 (2)“寒雨”“楚山孤” ①“寒雨” 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朗读 ②“楚山孤” 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朗读 ③借助注释,了解“楚山”:我们知道楚山是———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它和我们这儿的山差不多,都是山与山依偎在一起,相依相守的,并不孤独啊,可诗人却说“楚山孤”,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④小结引读 (三)深入话题,体会送别意 1. 出示其他送别诗,对比朗读 (1)依次出示其他送别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可以写劝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可以写目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可以直接赞美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机提问:那王昌龄是这样写的吗? (2)出示后两句,齐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学习活动二:借助注释,和同桌说说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1)指名说 (2)追问:冰做的心、玉做的壶,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