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2.中国二十四节气歌诀中有“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这样的语句,其中露的形成过程属于( ) A.液化 B.熔化 C.凝固 D.凝华 3.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 A.沸点低 B.沸点高 C.凝固点高 D.熔点低 4.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干燥的温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不变 5.夏季,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6.小聪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规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始终停留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水中冒出大量的气泡,此时烧杯口出现大量的“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 B.烧杯中上升的气泡情况如图乙 C.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D.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仍为99℃ 7.小敏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第4min一定是液态 D.冰熔化过程用时10min 8.在实验时要正确使用工具,下列关于仪器使用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在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B.测量温度前,应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然后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C.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地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D.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记录时要有数字和单位 9.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经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 4 毫米刻度线对准,将这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 154 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 36℃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 是( ) A.50 毫米 B.54 毫米 C.58 毫米 D.62 毫米 1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是4℃,当测量沸水时,读数为96℃.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当它的读数是50℃时,这杯热水的真实温度是( ) A.46℃ B.48℃ C.50℃ D.54℃ 二、填空题 11.凤凰古城风景优美,其中沱江河婉转秀丽,下雨后河上升起了一层雾,置身其中,宛如仙境,那么雾是 (选填“水”或“水蒸气”)。从物态变化角度看,雾的形成属于 现象。 12.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下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8.8 357 (1)水银的凝固点是 ℃,﹣200℃的酒精为 态。 (2)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酒精”和“水银”)。这是因为 。 13.下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水银 铅 (1)铅的凝固点是 ℃,-200℃的酒精为 态; (2)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偏 (选填“高”或“低”)。 14.在学习过《汽化与液化》后,小华联想到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①阴冷的雨天,满载乘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