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 前言 从心理发展上,初中阶段的孩子正经历大脑发育的“特殊阶段”———负责情绪感知、冲动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成熟,但负责情感体验、风险探索的边缘系统却异常活跃。这就导致他们常常表现出“想独立又依赖”“想被理解又不愿沟通”“看似叛逆实则脆弱”的矛盾状态。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这么“脆弱”? 一 识别孩子心理问题的五种“密码” 二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三 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做法 四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这么“脆弱”? PART.01 以前 衣食短缺、信息资源匮乏. 现在 衣食无忧、信息资源海量 社会环境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充足 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存在 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用成人的标准或心中的“完美小孩”来要求孩子 孩子成长的客观环境 孩子成长的心理困境 高焦虑的环境 父母过度关注/期望 制造高焦虑环境 孩子焦虑、不快乐 缺少情绪的出口 心理问题 以前的孩子有情绪了有大自然、伙伴和游戏, 现在的孩子有情绪了只有网络。 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忙于工作,缺少陪伴; 2、孩子感觉不够重视,尤其是重男轻女或刚生二胎家庭; 3、孩子过早地玩手机或过早地拥有手机而没有监管好时间; 4、父母过分看重自己的生活,对孩子的关心较少; 5、父母离异后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6、父母管教方式粗暴,经常拳打脚踢,不尊重孩子的意见。 识别孩子心理问题的五种“密码” PART.02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考试焦虑、厌学 2.情绪问题 抑郁、焦虑、易激惹 3.人际关系问题 自卑、 自我封闭,无法融入集体 4.生活适应问题 无法适应学校环境、网络成瘾 5.自伤自残问题 1.身体健康方面 主要指孩子在遇到心理困境时常常先表示出躯体化的反应,如经常性的头疼、头晕、胃痛、呕吐、胸闷等。 1.有的孩子在考试前会反复出现发烧等状况,但到考试之后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 2.还有的孩子会在学习紧张时出现头疼头晕状况,但到医院检查后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2.行为表现方面 主要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多会采取出乎寻常的行为。 1.某个孩子在学校遇到霸凌时,会直接用哭闹不上学的方式来表达。 2.孩子在学习或交友方面遇到困难,从而选择了退缩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去寻找补偿。 3.孩子情绪低落时自伤自残。 3.情绪表达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会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 当孩子表现出无故哭泣、恐惧,情绪异常低落、麻木,烦躁冲动、焦虑不安,情绪较以往反常或突然变化等情况时,尤其值得进一步关注。 4.功能影响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无法较好应对,从而已经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友。 饮食:没有胃口、食欲不振、暴饮暴食、催吐等情况; 睡眠:入睡困难、噩梦不断、极易惊醒等情况; 交往:不愿意出门甚至没有较亲密的朋友等情况。 5.时间长度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所受到困扰的时间长短程度。 不同的精神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诊断是不同的,我国青少年最高发的精神障碍分别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焦虑障碍、对立违抗障碍、重性抑郁障碍等四种。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对四种障碍的诊断时间,除抑郁症为两周症状持续即可诊断外,其余全部为半年时间。所以当青少年出现情绪、行为、身体等异常情况的时候,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就需要引起成人的注意,探查他们是否遇到了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 高度重视 细致观察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PART.03 1.理性接受。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