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6535

26 一个粗瓷大碗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966680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个,粗瓷,大碗,同步,课件,教学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6一个粗糙大碗教学设计 课题 26一个粗糙大碗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 认识 “瓷、赵、抗” 等 12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 “还、禁“。 2. 能带着 “大碗背后有哪些故事”“赵一曼是怎样的人” 等问题默读课文,梳理围绕大碗发生的事件。 3. 结合赵一曼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其关心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重难点 1. 掌握会认字,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梳理 “送碗 — 还碗 — 倒饭 — 丢碗” 的情节。 2. 了解课文围绕 “粗瓷大碗” 讲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粗瓷大碗” 图片,提问:“这个普通的大碗为什么会被博物馆收藏?它和抗日英雄赵一曼有什么故事?” 2.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 “瓷(cí)”:“注意‘瓷’是平舌音,跟老师读课题,边读边想:你想知道关于这个碗的哪些事?” 3. 梳理学生问题,板书:“谁的碗?碗的故事?碗的意义?” 二:初读课文,识字梳理 1.出示自读要求:“①自由读课文,圈出会认字,借助拼音读准;②课文围绕大碗写了哪几件事,用‘———画出关键词。” 2. 识字检测: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瓷、赵、抗” 等字,强调 “侦(zhēn)” 是翘舌音。 (2)多音字 “还” 练习:“‘还给(huán)’和‘还有(hái)’,谁能结合课文句子区分?”(例:“赵一曼让通讯员把碗还(huán)回去,还(hái)叮嘱他不要拿群众的东西。”) 3. 默读第1自然段 初步了解粗瓷大碗的来历。 4.小组合作梳理情节: (1)发放 “情节梳理表”,引导填写: 事件赵一曼的做法战士的反应送碗还碗倒饭丢碗 巡视指导,提示:“从第 2-4 自然段找‘送碗’相关内容,用文中词语概括。 三:品读细节,感悟品质 1. 聚焦 “还碗” 场景: (1)出示句子:“赵一曼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提问:“从‘请’字和感叹号,你读出了什么?(态度坚决、遵守纪律)” (2)“当时抗联物资匮乏,赵一曼为什么坚决要还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写作背景。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活条件差、同甘共苦、关心伤病员) 2. 聚焦 “倒饭” 场景: (1)出示句子:“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2)小组角色扮演:“一人演赵一曼,一人演炊事员,体会‘轻轻’‘趁人不注意’的原因。” (3)用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 3. 对比 “丢碗” 场景: (1)提问:“通讯员‘急得直叫’,赵一曼却‘笑了’,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理解:“碗真的丢了吗?(送给七班当菜盆)这体现了赵一曼的什么品质?” 四:拓展升华,理解意义 1. 播放赵一曼事迹短片(被捕后坚贞不屈片段),提问:“除了大碗的故事,赵一曼还有哪些感人举动?” 2. 讨论:“这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能成为文物?它象征着什么?” 3. 布置 “红色故事会”:“课后收集赵一曼或其他英雄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作业设计 1. 基础题:认读会认字,用 “还” 的两个读音各造一个句子。 2. 拓展题:以 “我眼中的赵一曼” 为题,画一幅画或写三句话,体现她的品质。 板书设计 26 一个粗瓷大碗 送碗→还碗→盛饭→倒饭→丢碗 (关心战士 同甘共苦 纪律严明) ↓ 革命精神的象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一个粗瓷大碗》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文物观察与提问: 观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粗瓷大碗”图片(碗身粗糙、有使用痕迹),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