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7923

2.2《红烛 》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584370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红烛 第一课时 闻一多 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闻一多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三美”主张。 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发表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讲演》,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作者简介 闻一多 (1899--1946)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戴着镣铐跳舞” “三美” 写作背景 闻一多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经济凋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在民族灾难的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群体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引子:统摄全篇;引出吟咏对象 意象解构 文艺评论中总能看到一个术语,叫“意象解构”,它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意象 红烛 蜡炬 “蜡炬”这个意象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 “红烛”这个意象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 “蜡炬”被分解为“灰”和“泪”, “红烛”被分解为“色”“光”“灰”“泪”四个部分。 二、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任务一:请大家找出“红烛”中独有的“色”“光”部分描写 1: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1.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择红色?诗人的心是什么颜色? 红烛之红色象征赤诚、炽热、忠心,恰如诗人心中的那抹赤诚之红。 在诗人眼里红烛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第一节:赞叹红烛的赤诚,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热烈的心 色 红烛之红色象征赤诚、炽热、忠心,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1:赞叹烛之红 二、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任务一:请大家找出“红烛”中独有的“色”“光”部分描写 2.红烛之光从何来?面对这样的牺牲,诗人是否有过迟疑和犹豫? 2: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3: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困惑 自悟 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 反复,强调诗人醒悟,表现诗人认识的根本转变,只有燃烧自我才能放出光芒。 2-3:诗人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2:困惑烛之焚 3-4:歌颂烛之光 4: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吧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世人的梦:众人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在梦中。→让世人觉醒 世人的血: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让世人热血沸腾 灵魂、监狱:世人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监狱。 →把世人从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二、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4: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对诗人的自我勉励 ———牺牲自我,才能拯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