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8733

14.2 物质的比热容 课件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29页PPT 1个视频)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9次 大小:253200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2,九年级,视频,1个,PPT,29页
    (课件网)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十四章 内能与热机 沪科版2024 1、物理观念:解热量是热传递中能量转移的量度,掌握比热容是物质特性,能用公式Q=cm△t分析吸放热,解释水比热容大的应用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吸热能力,运用类比理解比热容,能根据公式推理吸放热与各物理量关系。 3、科学探究:完成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能识别并改进实验误差。 4、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物理与生活联系,关注能源利用中比热容的作用,实验中保持严谨态度。 核心素养 炎炎夏日,相同的日照条件下,白天,当你从沙滩走进海水中,你的脚会有什么感受? 引入新课 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 把一壶水加热到100℃和加热到60℃所用时间一样长? 烧开一壶水需要的热量多 加热到100℃需要的热量多 同种物质的质量越大、温度升得越高,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物体吸收的热量除了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生活实际: 同样的日照条件 沙子热得烫脚 海水却很凉爽 分析: 吸收相同的热量 沙子升高温度多 海水升高温度少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种类有关 猜想 是因为海水和沙子是不同物质吗? 思考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研究对象: 水和食用油 所要控制的因素: ①升高的温度 ②加热的时间 ①质量相同 ②相同的容器 ③相同的电加热器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完全相同的热源,单位时间内放 出的热量相同,食用油和水在单 位时间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方案一: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的时间)。 你能想到几种实验方案?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铁架台、温度计、计时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烧杯、水、食用油等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进行实验: 方案一: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 物质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末/℃ 升高的温度 t /℃ 加热时间t/s 水 300 21.9 53.5 31.6 120 食用油 300 22.1 108.4 86.3 120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比食用油低。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进行实验: 方案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的时间)。 物质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末/℃ 升高的温度 t /℃ 加热时间t/s 水 300 21.9 43.5 22 53 食用油 300 22.1 43.6 22 32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水加热的时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多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实验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不同种类的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控制变量法 ■ 原理:在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应用:在本实验中,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加热条件相同,这样才能准确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转换法 ■ 原理: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研究与之相关的其他易测量的物理量来间接研究。 ■ 应用:在本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因为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 ● 转换法让实验更易操作! 探究物质吸热、放热的规律 物理学中常用比热容来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定义:一定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