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8937

22《文言文二则》课件+音频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5次 大小:481965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文言文二则,课件,音频
    (课件网) 主题:艺术之美 1.抓虚实结合。 2.读文字,从视听、嗅觉等不同角度展开想象。 写自己学习艺术或技能(绝活或者绝招)方面的感悟。 ~~~~~~~~~~~~~~~~~~ 文言文二则 22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这首优美动人的古筝曲名叫《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 欣赏音乐 伯牙鼓琴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初读课文 伯牙鼓琴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锺子期 少选 汤汤乎 复为鼓琴者 zhōng shāng shǎo wèi 善哉 快哉 学习生字 巍峨 魏然 琴弦 心弦 哉巍弦 zāi wēi xián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 结合插图理解 查找工具书 小组讨论 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询问老师、同学 伯牙鼓琴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读一读 一(1-3句)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二(4句)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再读诗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伯牙鼓琴① 解诗题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它记载了大重先秦诸子的旧闻佚说、历史故事和传说,不仅内容丰富深刻,富有逻辑性,而且在史料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伯牙弹琴 理解大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代词,指伯牙的琴声。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 刚刚 语气助词 伯牙弹琴时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对琴声的描述。 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请你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太山”“流水”的画面。 巍峨的高山、险峻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 浩荡的流水、波澜壮阔的流水、波涛汹涌的流水…… “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由琴声引发的联想,既表现了伯牙琴艺之高,也表现了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可见锺子期真正听明白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来的情怀。 子期的夸赞“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你感受到什么? 小练习: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呢 子期又会怎样夸赞呢 仿照课文写一写。 志在太山,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志在 ,善哉乎鼓琴, 乎若 。 明月 皎皎 清风 徐徐 清风 芳草 萋萋 芳草 炊烟 袅袅 炊烟 白雪 皑皑 白雪 明月 落英纷纷 溪水潺潺 白雪皑皑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波光粼粼 白云悠悠 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伯牙和子期相遇时的画面,体会两人相逢相知的欣喜。 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伯牙鼓琴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