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1508

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科普基孔热知识,筑牢健康防护墙 课件 (共27张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45568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基孔,2025年,健康,PPT,27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这种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持续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节奏与身体健康。做好预防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今天这节班会,我们将一起学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特点、识别方法和预防技巧,希望大家认真参与,共同为自己和身边人筑牢健康防线。 目录 目录 CONTENTS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01 典型症状有哪些 02 传播途径是什么 03 鉴别基孔肯雅热 VS 登革热 04 有效预防措施 05 外出旅行应该注意什么 06 PART 01 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传播,叮咬后易引发发热、关节痛等不适。日常要及时清理阳台、花盆、下水道等积水,从源头消灭蚊虫孳生地。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 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剧烈关节疼痛和皮疹为典型特征。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及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非洲绿猴、猕猴)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后 2-5 天内病毒血症水平最高,传染性最强。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名称来源 “基孔肯雅”(Chikungunya)源自坦桑尼亚基马孔德语,意为 “扭曲”,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驼背的姿态,生动反映了疾病的典型特征。 历史与流行 1952 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1965 年印度暴发导致 30 万人感染,2004 年后因病毒适应白纹伊蚊传播,疫情扩散至全球 110 多个国家。2025 年法属留尼汪岛报告超 5.4 万例,非洲、东南亚为高发区,中国南方面临输入性风险。 PART 02 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传播,叮咬后易引发发热、关节痛等不适。日常要及时清理阳台、花盆、下水道等积水,从源头消灭蚊虫孳生地。 典型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有哪些 特点:通常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 39℃以上,部分患者伴随畏寒、寒战。 持续时间:一般持续 1-7 天,热型多为 “双峰热”,发热数天后短暂退热,随后再次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热。 伴随不适:发热时常伴随头痛(以额部、颞部为主)、背部酸痛、全身肌肉乏力,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 1.发热 疼痛性质:剧烈且游走性,多累及手腕、脚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也可波及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 伴随表现:急性期关节会出现肿胀、僵硬,尤其晨间起床时僵硬感更明显,部分患者关节皮肤温度升高。 持续时间:多数患者关节痛在数周内缓解,但约 50% 患者会遗留长期关节痛。 2.关节痛 典型症状有哪些 出现时间:多在发病后 2-5 天出现。 分布与形态:皮疹先从躯干、四肢开始,逐渐蔓延至手掌、足底,少数累及面部;形态以红色斑丘疹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紫癜,常伴随轻微瘙痒,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皮肤脱屑,尤其手掌、足底。 特殊人群:儿童患者的皮疹通常更广泛,新生儿感染后可能出现肢端瘀斑或水肿。 3.皮疹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为轻度,无脓血便; 局部体征: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结膜炎; 儿童特殊表现:婴幼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拒奶,少数伴有轻度神经系统症状。 4.其他症状 PART 03 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传播,叮咬后易引发发热、关节痛等不适。日常要及时清理阳台、花盆、下水道等积水,从源头消灭蚊虫孳生地。 传播途径是什么 传播途径是什么 媒介蚊种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核心传播媒介。这两种蚊子具有嗜人血的特性,且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活动规律。多在日出后 2 小时和日落前 2 小时活跃,偏好叮咬人体暴露部位(如手臂、腿部)。 生态适应。埃及伊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