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2365

7.2 物质溶解的量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17966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学科,学年,2025-2026,教师,物质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素养目标 1.建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练习1】,评价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练习2】,评价目标2. 课前学习任务 课本P38-39页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_____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_____。在改变温度或溶剂量的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_____和_____,“饱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要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不饱和溶液要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 溶液 溶液 答案:1.不能再溶解某物质 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2.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或溶剂量的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 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饱和”“不饱和” 才又确 定的意义。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若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溶质,且不再减少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没有未溶解的溶质(a.刚好饱和,b.不饱和)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练习1】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B.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D.增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20 ℃时,向10 g某物质的溶液中放入5 g该物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2.6 g滤液,则原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答案:1.D 2.D 3.B 学习任务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1.溶液是否饱和,必须指明__温度_____及__溶剂的量_____两个前提条件。条件一但改变,饱和与否可以转化。 2.二者相互转化关系为(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① 加溶质 ② 蒸发溶剂 ③ 降温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① 升温 ② 加溶剂 ) 说明: (1)对饱和溶液的判断不能以溶液中有没有剩余溶质为依据,而应以溶质能不能继续溶解为依据。(恰好饱和的溶液中也没有剩余溶质) (2)在物质A的饱和溶液中,如果能继续溶解物质B,则对于B来说溶液不饱和。 (3)饱和与否,是以“不能再溶解”为标准的。易溶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以较浓,微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仍会很稀。 3.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1)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同温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跟溶液的质量无关) 【练习2】 1、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足量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蔗糖 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