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提要】 本章是中国地理的基础之一,是学习中国地理,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中国辽阔的国土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自然资源的丰富多彩,从而使我国人文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我们要在辩证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并且逐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知识体系】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2.综合思维: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3.地理实践力: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4.人地协调观: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初步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意识。 【学业要求】 学习本部分内容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能够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我国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知识点> 1.人多地少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2/5,“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 (1)“人多地少”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读印度、美国、俄罗斯、中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比较(2020年)图。想一想,我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 2.类型齐全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土地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哪些特点? 3.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请读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内蒙古高原 林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草地 大兴安岭 耕地 (2)完成下面的表格。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 主要地区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3)比一比,我国东部季风区土地质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原因。 4.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请说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3)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实践活动】 活动一:了解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材料:圩田也叫“围田”,是沿江,滨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而成的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种农田区地势低洼,地面低于汛期水位,甚至低于常年水位。下图示意圩田景观。 问题: (1)圩田在我国南方平原地区分布较多,它对当地农业发展具有哪些有利影响? (2)近年来一些地区实行“退圩还湖”的生态保护政策。议一议这样做的原因? 活动二:探究活动 内容及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 2.分组整理资料,列出问题提纲。 3.小组代表进行展示交流。 4.探究问题: (1)西北内陆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一般应具备哪些自然条件? (2)“全国要是都能绿树成荫,那该多好啊!”这可能吗?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种树好还是种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