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4585

5.1透镜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4343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透镜,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2024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透镜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结构,明确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中间与边缘厚度差异);掌握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核心概念;建立“透镜作用与光线传播规律相关”的认知,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从现象归纳本质”的抽象思维;在画透镜光路图时,掌握“依据作用规律确定光线方向”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透镜应用场景,建立“结构决定功能”的辩证思维,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3.科学探究:参与“辨别透镜种类”“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等互动实验,学会“设计方案—操作观察—记录现象—归纳结论”的探究方法;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活动中,掌握多种测量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创新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透镜在眼镜、相机、显微镜等设备中的应用,认识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规范操作实验器材和尊重实验现象,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沟通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应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透镜的分类与结构:能准确区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识别两种透镜的外形差异。透镜的光学作用:明确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能通过实验现象验证这一特性。核心概念:理解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透镜中心,光线过此处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平行光经透镜后会聚或发散的交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的定义。光路图绘制: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的光路绘制方法。凸透镜焦距测量:掌握“太阳光会聚法”“平行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透镜作用的本质理解:难以从“光线传播方向变化”抽象出“会聚”与“发散”的本质,易混淆两种透镜的作用;对“会聚”“发散”的判断,易受光线传播路径直观印象的干扰,忽略“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这一判断标准。焦点与焦距的理解:难以区分凸透镜的实焦点和凹透镜的虚焦点,对“虚焦点是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交点”的概念理解模糊。光路图绘制:在绘制凹透镜的发散光路时,难以准确画出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及虚焦点;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规律应用不熟练。特殊场景的透镜识别:无法根据生活中透镜的应用效果(如近视镜、远视镜)反推透镜种类及作用,缺乏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境导入:从“生活中的透镜”引发探究 展示一组生活中含透镜的物品图片: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相机镜头、放大镜、显微镜。开展互动提问:“这些物品中都藏着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透镜。大家拿起自己的近视或远视眼镜,观察镜片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用它看近处的字,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后发言,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镜片能放大字,有的却能让字变小?这些镜片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透镜》,激发学生探究透镜结构与作用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透镜的分类与结构———外形辨种类 1.实物观察:区分凸透镜与凹透镜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器材:每组发放凸透镜(放大镜镜片、远视镜片)和凹透镜(近视镜片、门镜镜片)各两块。开展互动观察任务:①用手触摸镜片的中间和边缘,感受厚度差异;②用镜片观察书上的文字,记录看到的现象(放大、缩小、正立)。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引导总结: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它看字会放大;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它看字会缩小。 2.结构对比: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