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535928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433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眼睛
,
眼镜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
人教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明确眼睛作为“天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理解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关联;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知道近视需用凹透镜矫正、远视需用凸透镜矫正的原理;建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异常可通过光学方法调节”的认知。 2.科学思维:通过类比“眼睛与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培养“类比迁移”的思维方法;在分析近视和远视成因及矫正过程中,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实际问题,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设计“模拟眼睛调节”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思维。 3.科学探究:参与“模拟晶状体调节作用”“探究近视远视矫正方法”等互动实验,学会“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操作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流程;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晶状体调节能力与视力异常的关系,培养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视力保护的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在健康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了解近视的高发现状,树立“科学用眼、保护视力”的健康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关注他人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眼睛的工作原理:明确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理解晶状体通过调节厚度改变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清晰成像的过程。近视与远视的成因:近视是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是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弱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原理与方法:近视用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2.教学难点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理解:难以抽象出“晶状体厚度变化改变焦距”的过程,无法将“看远近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与“凸透镜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建立关联。近视远视矫正原理的逻辑推导:无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清晰解释“凹透镜为何能矫正近视”“凸透镜为何能矫正远视”,易混淆两种视力问题的矫正镜片类型。模拟实验的现象分析:在“模拟眼睛”实验中,难以将“光屏位置变化”“透镜焦距变化”与“视力异常”对应起来,缺乏实验现象与物理原理的衔接能力。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境导入:从“视力问题”引发探究 展示两组对比图片:①清晰的文字与模糊的文字;②近视学生佩戴眼镜前后看黑板的场景。开展互动调查:“班级里有多少同学佩戴眼镜?佩戴眼镜后,视觉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学生分享体验后,教师追问:“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近视或远视时,眼睛出了什么问题?眼镜又是如何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视力问题,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眼睛和眼镜》,激发学生探究眼睛工作原理和视力矫正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眼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天然的“照相机” 1.眼睛的结构探秘 展示眼睛的解剖结构示意图,标注关键部位:角膜、晶状体、虹膜、视网膜、视神经。开展互动提问:“大家观察眼睛的结构,哪些部分可能与成像有关?”学生结合上节课凸透镜成像知识,猜测“晶状体可能是凸透镜”“视网膜可能是光屏”。教师补充: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是承接像的光屏,虹膜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2.类比迁移:眼睛与照相机的关联 展示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镜头、光圈、胶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眼睛的各结构与照相机的哪些部件功能相似?”师生共同总结类比关系:角膜+晶状体→照相机镜头(凸透镜),瞳孔→光圈(控制进光量),视网膜→胶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2026学年人教九全物理第十六章综合检测卷02(原卷版+解答版+ppt)(2025-11-23)
2025年秋人教新版九全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ppt)(2025-11-23)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试卷 期中综合教学反馈(B)(含答案)(2025-11-23)
2025-2026学年人教九全物理第十七章综合检测卷02(原卷版+解答版+ppt)(2025-11-2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综合教学反馈单元测试(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试卷(2025-11-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