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7774

2 祖父的园子 第2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4996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祖父,园子,课时,教案
  • cover
2 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锄、割”等6个字。 2.细读景物,品读反复的句子感悟“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内心感受。 3.借助阅读链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产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产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板块一:细读景物 发现写法 1.再次引读: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自由。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2.聚焦写法:在这样自由的环境里,萧红看到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建议一: 自由读第16自然段,我在园子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取信息在《作业本》的表格中。 交流表格,师生对读。 想象景物:除了这些景物外,还看到园中的什么景物,又会想到什么?发挥想象完成《作业本》第5题第(1)小题的后半题。 (3)发现规律:这一段是采用“看到+想到”的方法。(板书:看到+想到) 3.交流感受。 (1)普普通通的景物,在作者的眼中那么的不一样。它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引导学生从六个“愿意”加以体会。(相机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第(2)(3)小题)。 (2)探究原因: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小结:当作者内心感受到自由,他看到园子里都如他一般自由,他把自己的情也藏在了这一景一物中,这叫“寓情于景”的写法。(板书:寓情于景) 4.配乐朗读:反反复复地读,把情寓于这一景一物中。 5.拓展练笔。 (1)植物那么自由自在,萧红回想起自己的自由自在就是——— 我愿意把谷穗割掉,就 ; 我愿意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就 ; 我愿意 ,就 。 (2)完成《作业本》第6题小诗。 6.小结过渡:祖父宽容的爱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所以,在“我”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在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景物?再去找找吧! 板块二:品味语言 体会感情 1.再品景物。出示: 学习建议二: 1.读一读:默读课文1-3自然段和15-19自然段。 2.想一想: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完成思维导图。 3.聊一聊:四人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抓住关键词感受园内景物的生机与活力,重点关注下面句子。 ①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引导从叠词、比喻等角度交流感受) ②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③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2)形成导图。 (3)配乐朗读。 2.小结:作者就是用“看到+想到”的方法,把阳光下的景物写得那么充满生命力,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情感藏在这一景一物中,这就叫?(寓情于景) 板块三:拓展阅读 丰富体会 1.回顾小结:祖父宽容的爱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所以,“我”做的事显得那么轻松快乐,“我”眼中的景是如此自由自由。我的情感就流淌在这一事一景中。(齐读:融情于事、寓情于景) 祖父、我、园子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引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萧红《呼兰河传》) 2.设置悬念:你们猜在这样自由自在、快活的园子里长大的萧红,长大后还会自由自在、快乐任性下去吗?(指名生交流) 3.补充资料。 成年后的萧红过得并不如意,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一样坎坷。18岁的时候,祖父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都没有着落,她一生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