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学习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园子的美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的爱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3.抓住文本最大的表达特色,深入研读,体会萧红独特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难点:文中独特句子的理解、赏析。 课前准备:教师文本细读,学生充分预习。 过程预设: 一、了解学情 1.请学生说说预习时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景、事) 2.请学生说说预习时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品味语言 1.出示:鲁迅评价萧红的一句话: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2.请学生默读课文,试着找一找课文中写得特别的句子。 预设学生会找到: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3.品味这一段写得特别的话。 (1)请学生说说这段话特别在哪里?(排比、拟人、反复) (2)师生合作读这段话。 (3)读懂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一切都是自由的。 (4)感受语言的节奏。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20字)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49字)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24字)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55字) (5)小结这一段文字的表达特点。(板书:节奏 长短) 4.请学生找出文中另一处写得特别的句子。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2)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略);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略);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略);祖父种菜,我就溜土(稍详);祖父铲地,我也铲地(详);祖父浇菜,我也浇菜(稍详)。 (3)祖父种菜,我就种菜,实乃瞎闹(稍详);祖父铲地,我就铲地,实乃乱钩(详);祖父浇菜,我也浇菜,实乃乱闹(稍详)。 (4)质疑:为什么作者写这三件事,笔墨花得多?为什么写我铲地这件事最详细? (让学生明白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自己在园中的自由自在。) 5.分析祖父和我对话这一段。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体会我和祖父之间的随意和平等。 6.出示:(原文中的一段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出示: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难亲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 三、迁移运用 1.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试着仿照课文第1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我渴了,就( )。我饿了,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