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7789

11 军神 教案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3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军神,教案
  • cover
军神 教材分析: 第一,这是一篇小小说。对于环境的描写没有太多的特色,只是几个细节中传达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情节,是本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与一般的小小说不同,最后揭晓答案,没有太多的意料之外,倒是有点像写人的文章。最大的情节,是沃克医生前后态度巨大的变化。人物,自然是刘伯承,对他的刻画,更多采用语言与动作的描写。 第二,本文另一大表现手法是侧面描写。主要通过沃克医生来刻画刘伯承的形象。从冷淡漠然到肃然起敬,从将信将疑到难以置信,变化都是源于刘伯承超越常人的表现。 第三,本文的语言描写非常简约。对话非常简洁,尤其是对于刘伯承的描写,几乎全部用白描的手法,更加刻画出一个从容淡定、冷静果敢的人物形象。对于沃克医生的描写也是简单明了,少有几处神态等的描写。但是,简洁的背后是心理活动的不简单,每一句话、每一种神态动作的背后,都有丰富的心理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冷冷地、惊疑、汗珠滚滚、由衷、肃然起敬、从容镇定、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脸色苍白”。 2.读懂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和情绪变化的句子,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3.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质疑问难,初读课文。 1.学生听写词语:冷冷地、惊疑、……脸色苍白等。 意图:一是通过听写、分类掌握本课的一些关键词语;二是积累四字词语;三是为整体感知课文服务。 2.质疑问难。读一读第一组词语(描写沃克的),想一想有什么疑问。 意图:一是引发学生思考,沃克医生的态度何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带着刚才的问题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以沃克写日记的形式,要求学生用标点符号概括课文大意。 意图:一是读通课文;二是概括课文大意,同时,大致了解沃克情绪变化的过程,再次突出情绪变化,为探究原因作铺垫。 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过度,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是什么让沃克对刘伯承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找出促使沃克由冷冷到由衷的变化的相关语段。 语段一:手术前,刘伯承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麻醉剂”的对话。 1.请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 请一桌汇报朗读。 2.聚焦刘伯承的话,读一读有没有发现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而我”,体会刘伯承的坚定、从容。 3.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沃克医生当时“愣住了”的心理活动。 4.再次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意图:通过学生自我感悟、对比品读,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时的坚毅;体会沃克医生内心的情感变化。 语段二:手术中,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   1.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什么描写? 2.哪一个细节深深地震撼了沃克医生? 3.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1)手术持续了多久?哪里看出来的? (2)这是人能忍受的吗?在沃克心里,他简直不是人,是什么? 意图:通过让学生关注细节,感受沃克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去体会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再反复朗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从文字中再现画面。 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揣摩写法。 1.引导学生用日记的方式概括手术后的内容。 真实令人难以置信,他在没有 ,挺过来了,手术后,竟然 。 (1)同桌互说。 (2)透过“七十二刀”,还读懂了什么? 2.想象写话。 (1)我惊呆了,我想 。 (2)全班交流。 3.总结提升。 (1)语段: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 (2)大声与失声,哪一个好,为什么? (3)用一个词概括,是刘伯承的什么,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