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共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会写“矛、盾”等4 个生字,读准“鬻、吾、夫、弗”3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运用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难懂的字词。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三)结合人物的言行、图表辅助,演绎人物内在思维过程,把“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说清楚,懂得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把“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说清楚,懂得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导入,发布任务 1.出示单元篇章页,发布任务: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智慧的光辉传承千年。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开展“讲智慧故事,为智者代言”活动。 2.导入课题,理解“矛、盾” 3.板书课题,提示 “矛、盾”书写要点 4.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古文,梳理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重点指导: “鬻”和“誉” 指名生读 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意思 放到句子中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停顿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弗”与“夫” 指名生读 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意思 指导读好句首的发语词“夫”拉长读。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读好长句停顿。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多种形式诵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2.梳理文意,初讲故事 (1)同桌合作,相互说说故事内容 (2)指名生讲故事 板块三:走进人物,探索思维 过渡:想要当好智慧故事传讲人,不仅要把故事讲完整,还要讲出思维和道理。我们一起穿越到楚国的集市,看看当时的情形吧。 1.情境诵读,发现矛盾思维 (1)朗读楚人的话,感受“盾”坚“矛”尖 (2)白话文夸———盾”坚“矛”利 (3)揣摩路人心理,引出路人疑问,留白思考。 2.借助学习单,探寻思维过程 (1)楚人为什么会“弗能应也”呢?同桌合作,借助思维导图,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2)学生上台汇报交流,其他学生提问或补充。 小结:你们在思考,楚人也在思考,经过这一番推演,楚人才明白,不可陷之矛与无不陷之盾———不可同世而立 3.变换立场,感悟寓意 (1)了解商人思维:楚人为什么要这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 (2)发现矛盾之处:商人想卖出东西没有错,那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夸过头了;没有看到矛和盾的对立关系 (3)交流寓意:你想对楚人说什么? 预设:不能言过其实,不能不考虑两者的关系,说话做事要给自己留余地 4.熟读成诵,深化理解 (1)引读人物语言 孩子们,你们不仅读懂了故事,还悟出了道理。楚人之所以闹笑话,是因为他只看到眼前的矛和盾,一起读——— 而路人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他的发问让楚人醍醐灌顶,读——— 故事中的第三个人,他用一句话就点破了其中道理,读——— (2)挖空背诵 自相矛盾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借助提示一起来背一背吧。 5.借助评价,讲好故事 (1)出示评价标准 读懂了故事背后的思维和道理。相信你将故事讲得更精彩!请生读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讲出思维过程。 (2)同桌相互讲故事 (3)指名生讲,评价反馈 板块四:联系生活,延伸寓意 1.寓意延伸,思维辨析 (1)出示新自相矛盾,默读 (2)生猜测爱迪生说了什么 2.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1)指名生交流生活中的矛盾现象 (2)结合图片说矛盾 (3)是啊,生活处处有矛盾。让我们用自相矛盾的故事,劝劝身边的矛盾人吧。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己练习背诵,然后我们看着图片来背一背。 3.拓展阅读,感受智慧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