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17 盼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悟“我”的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语言运用:品析语段,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思想。思维能力: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审美创造: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线索:《盼》是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以“新雨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写“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出门;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事。关注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本文许多地方都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来突出“盼”的心情。我穿上新雨衣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描写,体现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以及对穿雨衣的盼望。当“我”看到变天时,“我却放慢了脚步”“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等动作描写突出“我”的兴奋。回到家,“我”和妈妈的对话描写刻画出盼望外出的迫切心情。雨后景色宁静而美好,映衬出“我”盼望雨点儿淋在新雨衣上的急切心情。第18—20自然段,“我”穿上了雨衣,作者又借助动作、心理描写方法衬托“我”的兴奋与喜悦。教师可以对应这些事件,总结描写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关注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哪些具体事例:盼穿新雨衣:晴天盼下雨—下雨了盼着出去—出不去盼着雨停—睡前盼着第二天下雨—决心不再想关注文中插图:课文插图描绘一个小女孩身穿雨衣,张开双臂,在雨中行走,她面带笑容,动作轻快,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如愿穿上雨衣时的快乐心情。关注字词:在本课有个别难写的字,教师可以示范书写。如“疯”和“唇”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竖撇要长一点。“篷”是上下结构,竹字头要写得宽,也可以与同音字“蓬”进行对比组词记忆。 【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2个词语。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2个词语。2.能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童年总有很多盼望的事情,盼望有新玩具,盼望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盼望吃好吃的……你曾经特别盼望做什么事情呢?2.学生回答自己童年特别盼望做某事的经历。3.揭示课题《盼》,板书课题:盼,学生齐读课题。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作家,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中篇小说《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等。本文选自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夜路》。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出示课件5)(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的“我”特别盼望什么。(2)学生根据要求默读课文。(3)汇报交流预设:文中的“我”盼望穿上新雨衣,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6)教师出示词语:痱子 嘟囔 蒜薹 瞟着 焖饭 嗒嗒 玛瑙 斗篷 袖子 瓦蓝 喧闹 遮盖 酱油 逗引 嘴唇 窸窸窣窣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出示课件7)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出示课件8)重点指导“篷”字的书写:上下结构“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