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1901

【新课标】3.3中国的矿产资源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新教材八上

日期:2025-11-2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168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教材,版新,星球,商务,素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三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矿产资源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八年级上(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八年级上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课标分解 1.运用地图及资料,描述矿产等自然资源主要特征,结合实例说明其与生产生活的关联。2.提升地图解读和资料分析能力,掌握自然资源相关地理信息提取与应用方法。3.树立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明确保护资源的重要意义,增强人地协调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地理自然资源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土地、水资源的学习逻辑,又为后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容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以 “分布 — 利用 — 保护” 为核心脉络,先通过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分布不均、区域集中” 的核心特征,重点标注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的分布区域,呼应 “北煤南运”“西气东输” 等实际工程。内容编排注重联系生产生活,通过工业布局与矿产分布的关联案例,让学生理解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结合过度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自然过渡到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渗透人地协调观。教材突出地图工具的运用,设计读图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符合初中生 “直观认知 — 逻辑推导” 的认知规律,既强化地理实践力培养,又落实 “认识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意义” 的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学过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关内容,掌握了 “自然资源” 的基本概念、分类及 “分布不均” 的共性特征,初步学会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为本节矿产资源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方法基础。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从认知特点来看,初中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矿产资源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资源缺乏直观认知,对其种类、用途的了解多局限于煤炭、石油等常见类型,对有色金属等矿产的认知较为模糊。他们好奇心强,对 “西气东输” 等国家工程、矿产与日常用品的关联等实际案例兴趣浓厚,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难以自主将矿产分布规律与工业布局、经济发展建立联系,对 “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理解存在困难。学习习惯上,学生已适应地理课堂的读图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形式,但部分学生读图细致度不足,提取矿产分布区域、数量等关键信息时易出错;同时,对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缺乏深刻体会,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理念需进一步强化。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空间分布等主要特征。3.通过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认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识矿产资源的种类,了解矿产资源的特征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说出节约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和探究能力。4.人地协调观理解矿产资源的有限性,树立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矿山环境的意识。 评价任务 1.读图检测:让学生运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描述煤、铁、石油等主要矿产的分布特征,评估地图解读与信息提取能力。2.案例分析:结合工业布局实例,评价学生阐述矿产资源与生产生活关联的准确性。3.观点表达:通过矿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