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6394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5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 cover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简短精悍,通过王戎七岁时“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善于观察、冷静推理的聪慧少年形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本课在基于学生三年级已掌握的一些理解文言文方法的基础上,继续运用已学的理解方法阅读小古文,尝试简要复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小古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感知王戎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古文内容,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任务 1.情境创设。同学们,“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才能才智杰出的人被载入史册。学校近期要举办“历史故事会”,这节课我们重点围绕小古文的学习,一起来读好、讲好历史故事。 2.导入课题。 (1)猜甲骨文“戎”字。结合图片,说说“戎”的意思。 (2)示范书写“戎”。师范写,生练写2-3个。 (3)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①指读课题; ②指生说题目意思; ③齐读课题 二、讲历史人物故事,做中华智慧少年 学习任务一:初读故事,遇见智者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我不动。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圈出来,多读几遍。 2.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提示大家。 3.出示重点句子,指生读正确。 4.齐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理清故事,走近智者 (一)理解文意 1.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用已学习的方法,自读短文,边读边理解故事大意,把不理解的字圈画出来,和同桌交流。 3.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并说说方法。 4.出示重点句,学生交流意思,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词“走”“之”的用法。 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桌合作读短文,边读边尝试标出停顿的地方,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6.汇报朗读短文,交流对句意的理解。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8.指生汇报。 (二)思辨探究 1.思辨。 ①年仅七岁的王戎,他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 ②诸小儿为什么不知道?(感知王戎人物形象) 2.出示《世说新语》:带着对王戎的赞美之情,配乐齐读课文。 3.结合《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积累成语“道旁苦李”“道边苦李”。 4.探究。 学校附近公园里的果树也结了很多果子,为什么没人摘取,都是“苦李”吗?请结合生活说一说。 学习任务三:讲述故事,成为智者 1.指生分享讲故事方法。 2.小组合作练讲故事。 (1)出示三个锦囊,提供支架。 (2)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组内自评. (3)小组汇报,同伴评价,颁发智慧少年荣誉勋章。 三、拓展延伸 (一)布置作业 1.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为一周后开展的“讲历史人物故事”大赛做准备。 2.《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古代聪慧少年的小故事,《曹冲称象》《凿壁偷光》《孔融让梨》《杨氏之子》等脍炙人口的小故事,用上今天学习的方法,试着去读读这些故事,在读书会中与同学分享。 (二)总结升华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以本节课为起点,打开中国古典书籍的大门,讲历史人物故事,做中华智慧少年,薪火相传。齐读单元导语: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四、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观察 结合注释 思考 联系生活 推断 联系上下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