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6882

17 跳水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744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跳水,教学设计
  • cover
跳水 教学目标 1.通过关联猴子的举动与孩子的心情变化,明白水手的几次“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2.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枪逼跳水”这一办法的好处,感悟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明白“枪逼跳水”这一办法的好处,感悟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故事回顾,情景再现 按照三幅连环画,根据“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脱险”的顺序讲这个故事。 二、关注三次“笑”,助推情节 1.是什么让孩子一步步陷入绝境?默读1-4自然段,找找答案。 2.学生填写,讨论,根据图表进行解说。 水手哈哈大笑—猴子放肆摘帽—--男孩哭笑不得 水手大笑起来—猴子逗孩子生———--男孩气得脸红追猴子 水手笑得更欢—猴子将帽挂在横木上—男孩气急走上横木 3.呈现水手“笑”的句子,研讨: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1)想象水手们当时笑的时候的动作、神情,模拟水手们的笑声。 (2)角色扮演,演绎孩子的神情、动作,采访孩子的心理想法。 4.画情节梯,猴子、孩子、水手以及位置(用船形方式),再次解说,体会“笑”的推波助澜作用。 5.反扣:水手的“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体会当时气氛的“窒息”———事情到了最高潮。朗读语段(第四自然段)。 三、还原思维,走进人物 1.当孩子在横木上命悬一线的时候,船长出来看见儿子,为什么用枪逼着儿子跳水呢?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我们试着放慢节奏,还原当时的情况。 2.默读4-6自然段,完成学习单,思考船长可能设想了哪会出现的情况。 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办法的多种可能,进行比较分析。 4.你们还有其他办法救孩子吗?(甲板上铺软垫子/用长云梯架起接孩子下来……) 5.再次比较:与船长的办法相比,哪个方法更好? 6.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情境再设,生活反思 1.《会客厅》栏目邀请船长、水手、孩子来访谈,谈当时的情形。小组合作编制一份采访提纲,列出你最想采访的问题。学生编制问题,整合,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2.生活启示:冷静、善意玩笑、冒险与安全、遇险与脱险……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