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发现》简案 教学目标 借助略读提示,明确课文学习内容; 借助学习活动,默读课文,梳理探究过程,指导梳理方法; 通过重点片段的品读,体会课文的风趣,领悟“我”的智慧。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活动,默读课文,梳理探究过程,指导梳理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片段品读,体会课文的风趣,领悟“我”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奇妙的发现呢? 二、导入课题 童年时期的一个个小发现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惊喜,也许还会给我们带来一段不一样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发现有关,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23*童年的发现 探究发现过程 (一)学习阅读提示,发现问题 1.指导学生关注*,回顾略读课文学习方法。。 2.出示略读提示,提取学习信息 3.在阅读提示的指引下开始学习 出示:学习活动一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2.略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在哪里?请你找一找,划出来。 4.孩子们,文中的“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5.明确略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分别在第4、12自然段 (二)学习问题一,梳理过程 1.第一个问题是怎么产生,又是怎么探究的,结果怎么样呢?快速默读3-11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做做批注。 2.聚焦第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体会作者对梦中飞行的描写给你怎样的感觉? 3.师生合作着来读一读,体会飞行时的姿态描写的此生动、具体,仿佛我们真的飞了起来,真有意思,真神奇。 4.我经常做这样的梦,小伙伴们也经常做这样的梦,于是他们产生了奇妙的问题:人为什么在梦中飞行 5.“我”很想把它弄明白,于是,我怎么解决呢?———请教老师 6.问题解决了,“我”的探究却没有结束,看!出示5-11段 7.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这里你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学习问题二,梳理过程 1.因为有了这样的探究,我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那么这个问题文中的我又是怎么探究,怎么解读的呢?你们能像刚才那样读一坊课文的9到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做做批注,从字里行间去发现? 出示:学习活动二 1.默读9-13自然段,思考: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探究,怎么解决的。可以找一找、划一划,做做批注。 2.独立完成后小组内容交流,完成表格(就是一开始黑板上呈现的表格)。 交流出示:大屏上要用9-13段。 2.我是怎样探究的?指名学生说 3.我大胆猜想,想到了什么?出示语段细胞进化 4.借助中国地图和生命进化图,解读细胞进化的过程 5.你从简单生命进化到人这个规律中读出我是个怎样的人? 会风趣中的智慧 1.默读14-19自然段,说一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14-19段 2.这个时候,我是怎么做的? 3.学生试着例举事例进行说明。 4.从这里,你觉得文中的“我”还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课堂小结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出示单元篇章页)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幽默和风趣的灵魂,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吧。 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