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 鹭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鹭、嫌”等5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白鹭是经常入诗入画的一种动物。唐代诗人杜甫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诗人张志和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清代画家王武有《鸳鸯白鹭图》……(师出示白鹭图片) 2.白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儿,竟受到文人墨客如此青睐 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语言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白鹭》,用心去感受他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嗜、哨”,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形象 (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精巧的外形和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以精巧的诗比喻白鹭。 第二部分第一层(2~5):从颜色、身段写白鹭的外形之美。 第二部分第二层(6~8):借助“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图画,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第二部分(2~8):具体描写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第三部分(9~11):首尾呼应,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第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开篇直入,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却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的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韵味,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打开教科书,读一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上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与其他鸟类的外形对比图。 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板书: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 第3、4自然段———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精巧玲珑、平凡质朴。伴随音乐,在读中感受白鹭如诗般的精巧、优美。) 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无可挑剔。(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在读中体会白鹭形体等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读课文第6~11自然段,从课文如诗一般的描绘中体会白鹭外形上的精巧之美。 三、赏读第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第6~11自然段。(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中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中的哪些画面呢 (板书:觅食 栖息 飞行) 3.布置自读自悟任务:哪些画面深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