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八年级体育水平四太极拳大单元教学设计 《动静相宜修身养心》 指导思想: 本课以“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度整合太极拳“身心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太极八法五步”载体,创设“动作-心理-文化”三维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在身体练习中觉察情绪,在文化浸润中建立积极心态,培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与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运动能力:85%学生能独立完成“掤-捋-挤-按”四法串联; 2.心理健康:80%学生课后消极情绪(焦虑/压力)下降; 3.文化理解:能结合太极图绘画,用“阴阳转化”原理解释1个情绪调节案例(如压力转化为动力); 4.社会适应:小组协作创编“情绪转化故事”动作组合,获≥3个互评贴纸认可。 教材分析: “太极八法五步”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简化套路,其动作结构(掤、捋、挤、按等)蕴含“阴阳互济”的哲学思想: 1.健身价值:通过弧形轨迹动作发展核心稳定性、动态平衡能力(如云手绕桩); 2.健心价值:动作的缓慢节奏与呼吸配合天然具有正念特质,适合作为情绪调节工具; 3.文化价值:动作命名(如“掤”为防守、“按”为沉降)直接体现中国传统处世智慧。 学情分析: 1.生理特征: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敏感期,平衡能力待加强; 2.心理特征:情绪波动明显,存在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现象; 3.技能基础:70%学生接触过简化太极拳,但对太极文化认知较浅。 单元教学计划: 第1课时:初识太极-动作入门与睄情绪感知 (一)教学目标: 1.运动能力:了解“太极八法”中“掤、捋”两法的基本动作要领,6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单个动作,动作幅度达标。 2.心理健康:通过课堂常规互动与热身,初步觉察自身当下情绪状态,完成课前情绪自评。 3.文化理解:知晓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身心合一”的基本概念。 4.社会适应:快速融入课堂集体,遵守课堂纪律与“积极分享、保守秘密”的心理公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掤、捋”两法的基本动作框架(如掤法双臂弧形前推、捋法掌心向下后引),建立动作与“边界、代谢”的初步关联。 2.难点:在完成“掤、捋”动作时,配合缓慢呼吸,初步感受身体的放松与情绪的平静。 (三)教学过程(40分钟): 1.开始部分(8分钟): 课堂常规:清点人数、整队问好,宣布本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强调“积极分享、保守秘密”的心理公约及运动安全注意事项(如重心转换时避免摔倒)。 情绪导入:教师提问“最近一周,大家是否有感到压力或烦躁的时候 ”,邀请2-3名学生简单分享。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情绪,完成课前情绪自评量表。 教师示范:播放音乐《男儿当自强》,教师示范“掤、捋”两法及简单串联,示范后邀请学生分享观看体会(如动作特点、自身感受)。 2.基本部分(27分钟): 专项热身(7分钟):播放音乐《青灯素月》,带领学生完成“阴阳球”意象热身操--站静桩(调节呼吸) --托起能量球--下按--开合收球,引导学生想象黄色能量球,感受身体放松与能量聚集,平抚情绪。 动作教学(20分钟): 掤法教学:结合“透明能量墙”意象,讲解动作要领(双臂弧形前推、双膝微屈高马步),教师分解示范--学生集体模仿--分组练习(每组5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动作中默念“这是我的专注空间”,建立心理边界感知。 捋法教学:以“落叶飘坠”为意象,讲解动作(掌心向下向后引带、重心从左腿过渡到右腿),同样通过示范、模仿、分组练习,让学生想象“烦恼随落叶飘落”,初步感受情绪代谢。 动作巩固:播放《青灯素月》片段,学生集体练习“掤--捋”串联,教师强调呼吸配合(动作缓慢时深呼吸)。 3.结束部分(5分钟): 正念放松:播放音乐《国色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