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2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在学生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后,进一步深入到细胞质内部,探究各类细胞器的功能及其协同配合。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细胞器之间的合作,并最终上升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细胞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系统论”的生命观念。其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是理解细胞器协调配合的经典实例,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但对各种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缺乏系统认识。 认知特点:高一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图像、动画和模型来辅助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比较能力,但对于动态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理解起来仍有困难。 技能水平:学生初步掌握了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为本节的“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1. 通过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系统观。 2. 认同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 1. 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通过分析同位素标记实验数据,推理细胞器之间的协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和模型建构能力。 科学探究 1. 通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提升显微操作和观察能力。 2.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社会责任 1. 联系C919制造等实例,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2. 关注细胞器功能异常与疾病(如硅肺)的关系及生物膜技术在医疗(如人工肾)中的应用,增强科技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3)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2) 生物膜系统的动态联系和功能统一性。 五、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实验观察法、模型建构法。 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PPT)、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与动画演示(分泌蛋白合成过程)、视频资料。 七、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含细胞器结构图、分泌蛋白合成动画、差速离心法动画、实验操作视频;准备细胞器分类卡片模型;设计课堂讨论题和当堂训练。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P43-53内容;复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八、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初识分工:C919制造部门分工实例 ↓ 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完成主要细胞器)的“名片”制作) ↓ 实验探究1: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专一性) ↓ 实验探究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 ↓ 实验探究3:探究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 概念升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 小结与当堂训练 ↓ 布置作业与预习任务 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初识分工 (约4分钟) 1. 播放C919飞机研制过程中各部门分工合作的视频或图片。 2. 提出问题: 缺少某个部门,飞机能造成功吗? 细胞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部门”与“合作”? 3. 引出课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1.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2. 讨论并回答,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3. 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利用学生熟悉的宏大工程类比微观细胞,激发兴趣,渗透系统论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