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3634

23.《范进中举》——科举制度下的悲喜人生 课件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55876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范进中举,科举,制度,悲喜,人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九年级上学期 《范进中举》———科举制度下的 悲喜人生 目录 趣味导入:中举那一刻 作者与时代背景 初读感知与情节脉络 人物形象透视 主题深度探究 讽刺艺术解码 01 02 03 04 05 06 思辨与拓展延伸 07 课后任务 08 趣味导入:中举那一刻 01 假如你一朝金榜题名 ———从“高考状元”到“范进中举” 这是现实中的“喜极而泣” 如果你突然考上清华北大,你会有什么反应? 而古代读书人范进,中举后却 疯了 ,这是为何? 关键词:科举、命运、讽刺、人性 范进中举,为何疯了? ——— 一个关于制度与人性的悬念 本课将通过这三层剖析,揭示 封建社会的精神枷锁与趋炎附势的世态 。 科举流程: 制度的枷锁如何形成? 人物言行: 人性的百态如何上演? 讽刺手法: 批判的力量如何体现? 作者与时代背景 02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的小说 作者与作品 家道中落,亲历世态炎凉,使其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命运有深刻洞察。他拒做权贵清客,以 “秉持公心,指擿时弊” 为宗旨,创作了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冷眼观世的讽刺大师 作品风格:讽刺现实主义 用写实与夸张并行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生动而深刻的儒林群丑图。 千年科举进阶之路 这是古代读书人唯一的上升通道,也是范进式悲剧的制度根源。 ①参加院试 (童生身份)考过则成为秀才 ②参加乡试 (秀才身份)考过则成为举人 ③参加会试 (举人身份)考过则成为贡士 ④参加殿试 (贡士身份)考过则成为进士 思考:科举制弊端是什么?全无好处吗? 功:社会流动 打破门阀垄断,为底层读书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可能,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罪:精神枷锁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死板,将知识分子异化为考试机器,造成精神的创伤。 明清科举:知识分子的末路 八股取士的僵化,批量生产庸才,耗尽了无数读书人的生命与才华。 内容空疏 脱离实际,只重形式,学问异化为“敲门砖”。 形式死板 严格的八股格式,扼杀思想,束缚创造力。 生命耗损 范进五十岁才中举,是科举对生命的巨大耗损。 初读感知与情节脉络 03 字词读音 腆 ( tiǎn) 作揖(yī) 见教(jiào ) 狗血喷头(pēn) 啐( cuì) 心窍(qiào) 拙病(zhuō) 唯唯连声(wéi) 绾(wǎn) 盘缠(chán) 星宿(xiù ) 不省人事(xǐng) 攥(zuàn) 侥幸( jiǎo ) 桑梓(zǐ ) 不由分说(fēn) 词语释义 【拙病】 奇怪的病。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指代家乡。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或说明。 初读感知,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中举前的贫困与屈辱。 第二部分(3-4):中举喜讯传来与乐极发疯。 第三部分(5-7):胡屠户壮胆掌掴救治女婿。 第四部分(8-10):中举后社会地位的骤变与世态炎凉。 研读问答 1、课文开头,胡屠户带来的“贺礼”是什么?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他带来的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这份“贺礼”看似是贺喜,实则十分微薄,符合他屠户的身份。这反映了他既想摆出长辈和施恩者的姿态,又极其吝啬、轻视女婿的矛盾心理。他并非真心为范进高兴,而是觉得范进中了秀才是沾了自己的光(“带挈你中了个相公”)。 故事开端:秀才身份仍卑微 中秀才,并未改变范进卑微的社会地位。 即便中了秀才,范进的生活依然穷困潦倒,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岳父胡屠户送来大肠“贺喜”,实则更多是羞辱与施舍,当众骂他是“现世宝”,凸显其家庭话语权的缺失。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