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7608

15.2《答司马谏议书》任务式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45935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答 司 马 谏 议 书 高一 语文 王 安 石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2.本文具有怎样的说理艺术? 3.我们应该学习古人怎样的精神? 【任务一】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活动1】结合导学案P196-197页,了解作者、背景以及晓常识中的相关内容。 要求:用笔圈点勾画重点内容 解题 《答司马谏议书》 ①“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②“司马”,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③“谏议”,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④“书”,文体名,书信。 ⑤“答司马谏议书”,即“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活动2、解题 【任务二】积累文言词句,梳理第1段内容 【活动1】细读文章第1段,重点解释下列中加点词语,并对文章进行翻译。 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记录 翻译字字落实 研读第一自然段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研读第一自然段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承蒙您赐教。这里指接到来信。 谦辞,私自,私下。 同游共处,交往 常常 持,使用 方法,主张 硬在耳边啰嗦,强作解说。 聒:说话声嘈杂。 不能被您理解 简略 复人来信的敬语 同“辩”,分辩 又考虑到 看待,对待 指书信往返 粗疏草率 详细地 ……的原因 希望 或许 见:指示性副词,相当于“我”。“见”+动词表示“对我.....”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唠叨不休,最终也必定不被您理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又考虑到您待我优厚,在书信往来上不应当粗鲁简慢,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活动2.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写信的原因和目的。 (1)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政见不合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矛盾不可调和 具道所以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活动3、措辞有何特点? ①措辞彬彬有礼(蒙教,上报,见恕……) 3、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样的形象? 有礼节、有风度、有风骨的政治家形象。 ②语调含蓄委婉 (强聒,不宜卤莽,冀君实或见恕也) ③暗藏锋芒(终必不蒙见察、不复) 当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p204任务一(二、1、2) 答司马谏议书 第二课时 【任务一】积累文言词句,梳理第2段内容 【活动1】细读文章第2段,重点解释下列中加点词语,并对文章进行翻译。 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记录 翻译字字落实 研读第二自然段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 句首发语词,不译 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名义和实际 用来……的 “见”+动词表示“对我..” 求 因而 却 以为 君主,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负有专责的官员 推行 古代贤明的君主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利的事情 批驳错误的言论 排斥、责难 奸人、佞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本来 预先 状语后置 大概士大夫所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