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61894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781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
  • cover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 展示课题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从“白色污染”问题引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从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到关注垃圾的再利用,再到倡导学生过低碳、绿色的生活,体现了从知到行的递进过程。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侧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学会节约资源。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侧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学会过绿色生活,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一)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1.培养责任意识与生态素养 通过探究绿色生活的意义与实践(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学生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责任感,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参与素养。 2.提升问题解决与实践能力 学生需调研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塑料污染),设计并实施绿色解决方案(如制作环保袋),锻炼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与实践创新。 3.强化合作沟通与社会责任感 小组合作开展社区环保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民意识,推动从个人行动到社会影响的延伸,体现责任担当素养。 4.促进跨学科整合能力 结合科学(生态原理)和道德与法治(环保法规),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呼应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维度。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中心:通过情境创设(如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如分析污染成因并自主提出解决方案。 协作学习:小组合作设计环保项目,在互动中深化理解。 2.体验式学习理论 从做中学:通过实地调查(记录家庭垃圾量)、实践行动(种植绿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经验,强化学习效果。 3.STSE教育理念(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注重知识的社会应用,如探讨绿色科技(新能源技术)如何改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环境的伦理关系。 4.项目式学习 以“创建班级绿色角”为驱动任务,整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5.社会认知理论 通过榜样示范(如环保人士案例)和成果展示(社区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励环保行为迁移。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目标: 1.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自身保护环境的行动力。 2.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3.了解和体会要减少碳排放的原因,过绿色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重难点: 1.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自身保护环境的行动力。 2.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具体认识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其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不充分利用废弃物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3.了解全球变暖的事实及其严重后果,进一步认识地球变暖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1.教学内容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