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9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第一课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暮 江 吟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诗人在江边。 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理解诗题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易错字“暮、吟”。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带着朗读节奏,边读边想象画面。 初读古诗 点击图标,听范读 / / / / / / / / 尝试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感知诗意 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一缕光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交流古诗大意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古诗精讲 你如何理解“残阳”一词? 夕阳的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可以。“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更柔和、更动感、更宏大。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作者为什么说“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个江面是绿色的,半个江面是红色的。 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爱 珍珠 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 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 )( )铺水中, 半江( )(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似( )( )似( )。 残 阳 瑟 瑟 露 真珠 月 弓 填一填,背一背 暮江吟 傍晚:夕阳西沉、晚霞映江 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 热爱大自然 结构梳理 《暮江吟》通过描写 、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 之情。 喜爱 夕阳西沉 主题概括 《暮江吟》的作者是( ),诗中表现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 白居易 填空。 课堂演练 背诵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 题 西 林 壁 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理解诗题 / / / /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横、岭、降”的读音。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初读古诗 点击图标,听范读 尝试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感知诗意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交流古诗大意 “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