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63364

13 精卫填海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42588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精卫填海,课件,教案,素材
    13 精卫填海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坚韧与执着的民族气节。 语言运用:能结合注释、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展开联想和想象,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味。 思维能力:通过融合语言文字及书中插图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精卫海边玩耍、溺水而亡、化鸟填海的画面,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受精卫的坚韧执着。 审美创造: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精卫想把汹涌澎湃的东海填平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课前解析】 关注文言文:《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本文是文言文,篇幅精悍,用字凝练,语言精准。可引导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故事大意,讲述故事,同时多关注与之相符的现代汉语的语义,为今后的文言文阅读提供方法与帮助。 关注《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汇编,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似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重点)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有印象。(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山海经》 1.出示精卫填海图片(出示课件3),导入:你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吗?精卫是谁?它为什么要填海呢?(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2.了解《山海经》。(出示课件4)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朗读课文,圈画出极易出错的字,注意“少女”的读音,注意停顿。(出示课件5) 2.学写字。注意“曰”和“衔”的书写。(出示课件6) 三、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出示课件7)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少女”的意思是小女儿。“曰”的意思是说。 这句话的意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板书:名字 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出示课件8) “于”的意思是在。“溺”的意思是溺水。“返”的意思是“返回”。“为”的意思是成为、变成。 这句话的意思: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了没有回去,因此变成了精卫鸟。 通过这句话,你知道填海原因是什么吗?(出示课件9) 女娃去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很愤怒,不想让大海再夺去其他人的生命。(板书:原因 溺而不返)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出示课件10) “常”是经常的意思,说明精卫坚持不懈。“木石”说明填海的工具很小。“东海”是浩瀚无边的。 这句话的意思:精卫鸟常常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头,把它们填进东海。 点拨:这句话表明了精卫填海的经过。用东海的浩瀚与精卫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了精卫勇敢、坚定、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经过 衔木石)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精卫的形象,体会精卫的精神,从而受到启发。) 2.说说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1) 四、发挥想象讲故事 1.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出示课件12)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引导:炎帝有个怎样的小女儿? 炎帝的小女儿肤如凝脂,白里透红,温婉如玉,晶莹剔透,十分乖巧可爱。炎帝视她为掌上明珠。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