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经济全球化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科学精神: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3.公共参与: 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第七届进博会有哪些新亮点?》。 思考: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新课讲授: 总议题:认识经济全球化 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议学情境: 展示材料: 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3日举行发布会,介绍进博会筹备情况,回应外界关切。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整体展览展示面积将超过42万平方米,将有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和企业展,同期举办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将举办主论坛和19场分论坛。 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持续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据唐文弘介绍,本届进博会还将紧扣以上方面进一步提升成效。 中国馆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谋世界发展繁荣”为主题,将重点展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新成果。 议学问题: 举行进博会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强调在生产领域): ①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②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③作用:生产全球化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2)贸易全球化(强调在交换领域): ①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②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易范围越来越大。 ③贸易范围: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 (3)金融全球化(强调在投资领域): ①原因: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②表现: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议题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议学情境: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等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电报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经济全球化是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