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63130

辛劳的蚂蚁 教学设计 (5)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32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辛劳,蚂蚁,教学设计
  • cover
辛劳的蚂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领悟文章的讽喻主旨。 2、体会马克﹒吐温充满同情和宽容的幽默感。 3、学习从比较中辨析创作风格的异同。 2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的讽喻主旨。 2.对蚂蚁可笑又可爱的特点的赏析。 3、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本文与《蚂蚁》一文幽默语言的不同特色。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在上课之前呢我要与同学们分享两个有关蚂蚁的小知识,一是蚂蚁的寿命,蚂蚁的寿命比较长,个别蚂蚁的寿命长得惊人,有的工蚁可活7年,蚁后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这是由于蚁群内部明确分工和各负其责、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所致。这就告诉我们蚂蚁内部具有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是多情的蚂蚁,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蚁是一种生性好斗的蚂蚁,奇怪的是这种沙蚁和人类一样,会为战死沙场的“将士”送葬,它们排成长长的“送葬”队伍,送往它们固定的墓地,用沙子掩埋尸体,并时常带上几棵有根的小草栽在墓前,以作纪念。看看这些小生灵们多有哥们儿义气。蚂蚁在我们的印象中辛劳、团结、有情有义,那么今天我们看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是否如我们所说的。 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领悟文章的讽喻主旨。 2、体会马克﹒吐温充满同情和宽容的幽默感。 3、学习从比较中辨析创作风格的异同。   二、盘点字词、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揪住拽啐浏览蚱蜢下颚瘸腿汗流浃背分道扬镳豌豆绊倒搡褒扬贬损土坷垃 2、解释下列词语: 莫名所以欺世盗名若有所思分道扬镳 从容不迫装模作样纳罕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请概括作者笔下的蚂蚁有什么样的特点?   (辛劳、愚蠢、痴呆、爱慕虚荣、欺世盗名等)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例问题 作者用尽了一切笔墨,都在强调蚂蚁的愚蠢,请从文中找出蚂蚁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它的“愚蠢”? (请小组同学合作找出相应的段落、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1)向相反的方向走 (2)不会绕过障碍   (3)重复雷同的经历 (4)不会合作 2、从文中找出作者用人的工作与蚂蚁工作相比较的句子,说说这样的比较说明了什么?蚂蚁“辛劳”的工作最终换来了怎样的结果?你怎样评价它的工作? ———把“措物”丢弃,又去干别的傻事。 工作毫无目的,它的卖力,它的顽强都是毫无意义的,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卖力的动物,又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动物,因此它的“辛劳”实则是“徒劳”。 3、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蚂蚁的愚蠢、仅仅就是为了搏读者一笑吗?那他到底有什么写作目的呢?接下来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作者透过蚂蚁的形象想要说明什么? ———进行欺骗、愚蠢无知、装模作样、爱好虚荣、不讲求实效、显而易见的骗徒。 ———讽喻了哪些爱慕虚荣、装模作样的欺世盗名之徒。 4、文章把蚂蚁写得那么愚蠢,但并不给人可恶或可恨之感,反而在笑中带着可爱,这是为什么? 作者用轻松诙谐、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强调蚂蚁的辛劳与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 作者笔下的蚂蚁虽愚蠢笨拙,但又是认真、执著、投入、顽强、天真的,它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它的这份执著、真诚与笨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引发读者的同情和会心的微笑。 作者借体发挥,他要表现的是对人的讽喻,不是某些智力低下的人们,而是包括作者和你我在内的人类的共同弱点。 五、品一品 文中有些语句读起来让人捧腹大笑、幽默风趣,请找出来并读一读。 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收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提示:可从用词、修辞、人称等方面谈) 如:(1)它气愤地跳起来,踢去衣服上的尘土,向手上啐一口,恶狠狠地揪住它的捕获物,把它又是往这面猛力地拉,又是往那面使劲地扯。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蚂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