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的三种姿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作者孙绍振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 3、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读书三种姿势联系的三种读书态度。 过程与方法: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来理解,并要在实际读书学习中去体验、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读书方法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写作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改变人生.莎士比亚说过“书籍就是营养品,没有书籍,如同鸟儿没有翅膀”毫无疑问,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的确,没有书籍的滋润,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枯萎,人生的色彩就会黯淡.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问: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当拿到一本好书时,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姿势阅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随孙绍振去学习三种读书的姿势。 二、出示目标(教学目标1、2、3) 三、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解决生字词 (1)请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 孙绍振,当代学者,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任教于北大中文系.1973年至今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比较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他就是我们所使用的这种版本语文教材的主编。他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并有诗集出版,以《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引起海内外热烈反响.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等,散文集《面对陌生》,《美女危险论》等。 2、学生展示找出的生僻字词,教师补充,强调重点 (1)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2)正襟危坐:正一正衣襟,端正的坐者,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 (3)心无旁骛:心里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4)虚怀若谷:胸怀象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5)当仁不让:在道义面前,争先负起责任.也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6)败笔:字,画,诗文中写或画得不好的地方. 四、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找出文中介绍的读书姿势有哪三种,并划出标志性的语句. 文中介绍的读书姿势有三种,标志性的语句分别是: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 --“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你得站起来……” 五、合作交流: 1、“躺着读”这种姿势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不用,但却是大多数文学爱好者用的,陶渊明为什么不用 明确:因为不同的读书姿势不仅意味着读书时身体的形态不同,其实联系着一种态度,所以陶渊明不用. 追问1:那么躺着读书联系的态度是什么 (休息消遣享受) 追问2:那么这种读书姿势能否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 (不能因为大家并非都是天赋特别好的人.也就是说此种姿势的弊端就是: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应采取什么样的读书姿势 明确:坐着读 追问1、坐着读书联系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求知刻苦钻研心无旁骛一丝不苟) 追问2、这种读书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 追问3、是不是这种读书方法是最好的 (不是) 追问4、这种读书姿势的弊端在那里 (人无完人--书无完书) (书上怎样讲,讲什么你都信,也就是说对于书上的全盘吸收,不论对错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要想追求真理,获得更多的知识,应采取那一种读书姿势 明确:(站着读) 追问1、站着读书联系的态度是什么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