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4、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意境。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从风、云、雨等方面来说)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赏析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21cnjy.com 二、自由阅读,释疑解惑 1、投影揭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各自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21·cn·jy·com 2、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望湖楼的夏日天气变化很快。) (2)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云未遮山,雨已入船。风吹云散,水天一色。)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黑云翻墨、白雨如珠、水如天) 3、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这快。 (语速较快,重音落在“未、乱、忽、水如天”等词语上) 4、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解惑、教学生字词: 翻墨(像黑墨一样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4、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细读古诗,处理好停顿。 2、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望湖楼的夏日天气变化很快。) (2)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云未遮山,雨已入船。风吹云散,水天一色。)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黑云翻墨、白雨如珠、水如天) 3、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这快。 (语速较快,重音落在“未、乱、忽、水如天”等词语上) 4、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活动3【活动】练笔 用优美的句子描述诗中画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