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69847

湖北省大冶市金山店镇车桥初级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课件: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共19张PPT)

日期:2025-05-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934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湖北省,人人,PPT,19张,尊严,人格
  • cover
课件19张PPT。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2、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与重要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名誉指对人的客观的社会评价肖像指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隐私指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 (私人信息、私人空间)1.公开的侮辱行为 2.公开的诽谤行为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 2.恶意使用1.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2.盗用他人姓名 3.冒用他人姓名 1.未经本人同意,刺探私人信息 2.未经本人同意,公开私人信息 3.未经本人同意,擅入私人领域 1.给他人起难听的外号 2.公然侮辱 3.造谣中伤 1.擅自用作广告宣传 2.PS照片 3.偷拍 1.假冒他人招摇撞骗 2.假冒他人上大学 3.非法代签 1.偷拆、偷看他人日记、信件 2.非法搜查 3.人肉搜索 1.涉公共利益 2.违法律道德 3.涉他人利益 1.批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 2.公审大会 3. 1.涉公共利益 2.违法律道德 3.做好事行为 4.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监护人代为行使 1.通缉令悬赏公告寻人启事 2.新闻报道、教科书 3.批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 4.公益广告 5.公众人物 1.涉公共利益 2.违法律道德 3.涉他人利益 1.通缉令、悬赏公告、寻人启事使用肖像 2.新闻报道、教科书中使用肖像 3.批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 1.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停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2.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3.公开公众人物的基本信息资料 4.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5.合法搜查 不良优良评? 价? 所? 用? 的? 词品行 表现诚实、信用、真诚、善良、聪明、正派、公正、廉洁、敬业、精干等奸诈、邪恶、歹毒、卑鄙、无耻、狡猾、虚伪、愚蠢、懒惰、笨拙等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 活动二 讨论(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1、名誉的含义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如: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精干或笨拙、真诚或虚伪等,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2、良好名誉的作用 每一个人都处在社会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好的方面)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 中学生大江关心集体,热心助人,学习成绩优良。师生公认他是正直、富有爱心、能力强的好学生。但是英语考试后,同学小明却告诉班主任和一些同学:“大江考试作弊。”有的同学因此指责大江不诚实、虚伪,大江听后非常难过。问: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 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不过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3、侵害名誉的行为的危害性: 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4、名誉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名誉利益支配权名誉维护权5、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