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70075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4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0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二十七,萧友,黄自,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 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通过所欣赏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 欣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 三、教学重点: 《问》的作品分析 四、教学难点: 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五、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问》,并简要介绍作曲家萧友梅。 讨论: A 、这首作品的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 (通过教师示范演唱突出体现作品的创作特点,如节奏、歌词处理等) B 、问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作者质疑和思考的精神。现代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 活动: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问》的歌词,并试着学唱这首艺术歌曲,增加对作品特点和寓意的理解。 2、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介绍黄自以及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创作于 1932 年,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作者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警示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借古讽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一乐段的抑郁、愤怒,第二乐段的怨恨、激怒,第三乐段的变化再现士兵们的情绪。) 简要介绍清唱剧的特点。 (与歌剧和康塔塔对比解释) 六、 拓展: 1、有关音乐知识:清唱剧 2、拓展型作品 《玫瑰三愿》 《花非花》 《山在虚无缥渺间》 3、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 4、有关清唱剧《长恨歌》 思考问题: 试图深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萧友梅、黄自的地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5、请学生在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到社区找 60 、 70 左右的长辈,与他们共同回忆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音乐生活和音乐作品,从中调查 20 世纪民主革命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