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77269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16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教学设计
  • cover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重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避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传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华东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请学习新课了解这段历史。 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解放区农民有如此高的积极性吗?请学习新课重温这段历史。 【预学】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目的:为了废除 和 2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却《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3影响: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丁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1)时间____年9~11月。 (2)参战部队: 解放军。 (3)指挥: 、罗荣桓。 (4)战果:歼敌47万人.解放了 。 2、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部队: 和 解放军。 (3)指挥:____、邓小平、____、粟裕、 等。 (4)战果:共歼敌55.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 和 地区。 3、平津战役 (1)时间:l948年11月~l949年1月。 (2)参战部队:____和华北解放军。 (3)指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4)战果;共歼灭和改编敌军52万多人, 和平解放, 全境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____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渡江战役 1、北平谈判 (1)时间:____年元旦 (2)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 》上签字。 2、渡江战役 (1)1949年4月 日,毛泽东和 发布了向全周进军的命令。 (2)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 ,西至江西 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 (3)结果:1949年4月 日占领南京。 (4)意义:统治中国 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探究】 (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 蒋介石1949年元旦“求和”与1945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在目的上有什么共同点? 【精导】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土地改革有何意义?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战略大决战的条件是什么? 2、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和平解放北平有什么好处? 4、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 5、归纳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三、渡江战役 1、北平谈判的背景、目的及结果分别是什么? 3、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4、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 课堂小结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渡江战役胜利,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提升】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